【妈妈网特稿】经历了怀胎十月的神奇历程,每个准妈都会面临分娩的问题,往往会产生一些担忧和恐惧的情绪,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分娩方式,顺产还是剖腹呢?怎么样才能够让产程缩短一点?顺产时的痛有没有办法缓解呢?很多这样的问题,准妈妈都会感到疑惑,从而会感到越来越紧张。本期【妈妈会客厅】有幸邀请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主任、广东省首家母婴俱乐部创始人耿秀荣主任,为准妈妈们解答孕产期的常见问题,科学地指导大家轻松度过孕产期,充满自信地迎接新生命的降临。
让分娩回归自然理性选择分娩方式
妈妈网:耿主任,您好,我们都知道目前国内最常见的分娩方式就是自然分娩和剖宫分娩,那么请问这两种分娩方式各有哪些利和弊呢?
耿秀荣:首先说一下产妇的产道,产道是一个相对有菌的环境,自然分娩的宝宝需要经过母亲的产道出来,而剖宫产的宝宝直接从母亲的子宫里出来,相对自然分娩而言,剖宫产是一个绝对无菌的环境。自然分娩的宝宝经过产道时,接触到有菌的环境,肠道就会产生益生菌。由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宝宝肠道产生益生菌以后,肠道的微环境就得到了改善,肠道就会更健康,从而免疫力就会增强,今后生病的几率也会更小。特别是一些过敏性的疾病,自然分娩的宝宝免疫力更强,患上这些疾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而剖腹产的孩子,由于没有从这样一个有菌的环境出来,他的肠道产生益生菌的时间就会比较慢,数量也会更少。我们用大样本来调查,发现剖宫产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明显的比自然分娩的孩子要高。
此外,自然分娩的宝宝出生的时候要经过7个分娩阶段:衔接、下降、俯曲、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分娩机转的这几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下降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胎儿在产道里一边下降,一边旋转,一边仰身……所有的这些连续的动作,都是为了让他更好地适应狭窄的产道。宝宝把这些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再发出一种信号,支配适应分娩时的各个阶段。所以自然分娩的孩子感觉统合能力比较强,日后在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而剖宫产的孩子,一下子就从母亲的子宫里拿出来了,没有经过子宫的全方位挤压,没有得到感觉统合的训练,日后更容易得感觉统合失调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低、定位不准确等,像画线、拍皮球这些动作,都容易出现一些小障碍,必须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去训练。从这方面来说,剖宫产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消极的。
对产妇而言,剖宫产人为地创造一个切口,出血自然比自然分娩要多,甚至有的妈妈还会出现伤口愈合问题,这些对妈妈的身体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现在全国都比较倡导人性化分娩方式,我们母婴俱乐部的宗旨也是这样,在课堂上,我们主要教孕妇分娩的体位转换、分娩的减痛技巧、呼吸技巧等等,让她们更有本领、更有资本去自然分娩。当然现在也有一种无痛分娩,通过药物麻醉的方法,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减少疼痛。但这毕竟是辅助分娩,麻醉药对产妇和胎儿始终是有一定影响的,我们更倡导“让分娩回归自然”,这样对母婴的健康都不会构成伤害。
妈妈网:其实顺产和剖宫产各有利弊,但整体而言,自然分娩对产妇和宝宝的优势更明显。但是,有一些人的确是不适合自然分娩的,也有一些人是不能够做剖宫产的。就像上个月,东莞有一个产妇,她宫口开了一个多小时了,孩子头一直下不来,胎心也开始下降,医生就建议剖腹产,但是产妇的家属就不让手术,差点就造成胎死腹中。那么,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娩方式呢?
耿秀荣:现在很多人自然分娩的意识不断提高,他们都会尽量选择自然分娩。这是好的。但当情况不适合,也就是我们临床说的有手术指征的时候,该剖就剖。刚刚你说到东莞的这个产妇,胎心已经下降了,宫口到了一定程度已经不能再开了,产程停滞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难产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听产科医生的意见,及时地把宝宝和产妇从危险的环境中解救出来。如果这时候胎儿在子宫里已经缺氧了,产妇还盲目坚持顺产,就容易出现危险,所以该剖的时候一定要剖。
我在我们母婴俱乐部讲课的时候,也反复告诉大家,要正确树立自然分娩的意识。入院后进入临产状态,若无剖宫产指征,一定坚持自然分娩。但当产程进展出现难产时,就务必听医生的话,该剖则剖,马上签字手术!此时放弃自然分娩便是理性选择!
妈妈网:2014年初,“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很多已经生育了一胎的妈妈会考虑生二胎。那么,第一胎分娩时选择的分娩方式对第二胎有什么影响?有人说第一胎剖腹产,第二胎基本没机会顺产了,是这样的吗?
耿秀荣:如果第一胎是顺产的,那么只能说第二胎顺产的几率会更高。但也不一定就能顺产,要根据第二胎分娩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第二胎分娩前,有胎位不正、宫内窘迫,胎儿在子宫内出现缺氧等情况,就不能坚持自然分娩了。
如果第一胎是剖宫产,第二胎也不是非剖不可,这也需要分几个情况来分析的。第一胎剖宫产的时候,产妇的子宫已经有了一个切口,怀孕时,子宫的张力是在不断增加的,而分娩的时候压力会更强。如果这个切口只能承受怀孕期的压力,之后就承受不了了,若坚持顺产,可能就会造成子宫破裂。所以第一胎剖宫产的,第二胎我们从子宫切口的角度,主张你最好采用剖宫产。
另外,第一胎手术还要看手术的原因。如果第一胎的手术原因是固本的,不会变化的,比如产妇的宫颈发育不良,或者骨盆狭窄等情况,那第二胎也只能剖腹产。而如果第一胎是由于胎儿胎心的问题,或者是羊水的问题,类似这种变量的因素,第二胎选择哪种分娩方式,就要看分娩过程中的情况。如果你的孩子状况良好,子宫没有先兆破裂的情况,或者说第一胎和第二胎间隔时间比较长,医生就要如履薄冰地给你观察产程,然后评估你是否可以顺产。
其实这个情况比较复杂,我觉得作为产妇,你就听医生的就好了。因为这个情况没有固定答案,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包括孕期和分娩时的具体情况,听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的分娩方式。
灵活运用减痛技巧,让分娩不再撕心裂肺
妈妈网:我们经常听“过来人”说,自然分娩的痛就像十根肋骨同时断裂,那么自然分娩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可以缓解疼痛、缩短阵痛的时间,以及可以降低难产的几率?
耿秀荣:是的,现在我们一说到分娩,都会想到一个字“痛”。而我们现在国际上提倡的“人性化分娩”,也主张运用一些方法来达到减痛的目的。不是一点痛都没有,而是减轻痛感,缩短产程。
在我们母婴俱乐部,也会教准妈妈一些减痛的分娩方法,比如如何运用体位的转换来缓解分娩时的疼痛。当你在做一些身体中轴与地面垂直的动作时,例如坐在一个球上晃,胎儿因为要通过骨盆,你这样一晃,宝宝就随之旋转,从而找到最佳的姿势和位置,转着转着就进入到骨盆里去了,产程也随着产妇的这个动作而缩短。这个方法在国际上也有,我们坐着晃的那个球,被称之为助产球。在分娩的时候,是非常拒绝躺在那儿的,因为产妇躺着,人就平行于地面,地球的吸引力使得宝宝往产妇的后腰去转,就不利于进入产道。所以产妇必须要把身体立起来,让地球的吸引力带着宝宝往出口走。
我们在俱乐部讲课的时候,说到分娩的时候有5个体位:走、趴、骑、晃、跪,就是要让产妇根据产程的变化变换不同的体位,缓解分娩时的疼痛。
我们办公室一个工作人员分娩时,我也去了,助产的时候,后面是她老公,前面是我给她按摩。她自己说:“哎,我怎么像皇后一样啊!”有很多产妇分娩的时候都会撕心裂肺、鬼哭狼嚎,而她却感受到一种皇后般的幸福。这是因为她一边享受着有人给她按摩,一边想着孩子在往外跑,注意力分散了,对痛的注意力也就转移了。这也是在分娩过程中减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你不要老想着它,而这时老公啊医务人员又给你按摩,人体就分泌一种类似于吗啡的内源性的内啡肽,它有一种镇痛的效果,就像打了麻药,把你的痛阈提高。
而当产程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比如7、8公分的时候,胎儿的头刺激到直肠,而这时宫口又还没有完全打开,产妇就会有一种想拉大便的感觉。如果这时产妇用力了,而这个力压着还没有开全的宫口,就容易造成宫颈水肿,打不开了,可能到最后就前功尽弃了。所以这时候产妇不能往下用力,我们又要转换体位了。双膝跪在床上,双手支撑起身体,用这样的姿势让胎儿远离直肠,直肠减压了,大便感也就缓解了,产妇自然就不会那么使劲,宫口不受到那么大的压力就容易开。要知道,分娩的时候,宫口就是门,门不开孩子是没有办法出来的。
很多人问,用什么方法能让分娩没那么痛,其实这些体位转换啊,呼吸啊,按摩啊,都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但是在分娩的时候,很多人一痛就好像失去理智了,医生教的方法都听不进去。所以我们主张孕妇在孕期要多学习、多训练,到时候就会很灵活地运用这些减痛技巧,就算一时忘记了,经过医务人员一提醒,她也就心有灵犀一点通,马上知道该怎么样去配合。孕期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外这就是一种常规,而我国也有一些单位可以给假期让孕妇来听课,甚至老公也可以带薪去听课。
妈妈网:现在有一种分娩方式叫无痛分娩,就是可以通过打麻醉针,减轻分娩时的疼痛,那么这种无痛分娩的方式对产妇和胎儿是否存在不好的影响呢?
耿秀荣:无痛分娩是一种药物性的分娩,通过药物来减轻痛苦。医生打针的位置就是剖宫产麻醉扎针的位置。一般的人,剖宫产不会问这个麻醉对妈妈或者孩子有什么副作用,可是到了自然分娩的时候,她就老担心。无痛分娩打的麻醉针,用药量比剖宫产要少,如果你无痛分娩失败了,或者因为某些原因例如临时出现孩子胎心不好等情况,要转回剖宫产,把这个药量再加大一点就可以剖宫产了。所以无痛分娩用的麻醉药,对妈妈和孩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这不是说没有影响,只是比剖宫产的影响要弱一些。但是我们更主张大家非药物性地分娩。
不打无准备的仗孕期培训促进自然分娩
妈妈网:产妇在分娩的时候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难产,请问哪些人会更容易出现难产?在怀孕期间,有没有一些产前的练习或者准备,可以有助于自然分娩?这些练习和准备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好呢?
耿秀荣:我们现在要提高自然分娩率,主要指的是提高产妇本身及其家人拥有自然分娩的能力,其次才是我们医生来帮助产妇自然分娩。那么哪些因素能够促进自然分娩?主要靠四个要素:自身心理因素、产力、胎儿和产道。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有信心用力把孩子从产道推出去,这就是自然分娩。有信心,就是心理因素;用力,就是产力;把孩子从产道推出去,这就要求胎儿不能太大,骨盆不能太窄,如果太窄,宝宝出去就比较困难。
怎样才能使产道在原有基础上扩充?让骶髂关节的韧带,通过锻炼,增加弹性和扩充性,促进自然分娩。相反的,如果没有锻炼好,分娩的时候硬挤,就会发生耻骨联合分离,产妇就会疼得受不了。所以想要分娩顺利,孕期就要注意培训学习,像我们荔湾区妇幼保健院母婴俱乐部就有专门教孕妇做孕期体操的课程,很多体操动作都有让骨盆打开的作用,让你更有资本去尝试自然分娩。
另外,孕期我们要把胎儿的体重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也有助于自然分娩。5斤以下的胎儿是低体重胎儿,8斤以上则称为巨大儿、巨婴,而新生儿最理想的体重是6-6.5斤之间,这样宝宝营养充足,又不至于过大而导致难产。作为准妈妈,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体重,方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就是要会吃,我们医院就有专门为孕妇而设的营养门诊,给孕妇进行科学的配餐,让胎儿营养充足,而又不会脂肪过多,出现巨婴。而迈开腿,指的就是做好孕期的运动。分娩的时候,胎儿大小刚刚好,再加上我们通过体操锻炼,骨盆有很好的扩充性,就水到渠成,更容易顺产。
现在在全球范围内都在推广自然分娩,但在我国自然分娩率还是不太乐观。我们行业内进行产科质量检查的时候,其中就有一个自然分娩率的指标。剖宫产率高,说明这家医院的产科质量是比较低的;自然分娩率高,说明产科质量比较高。
我们想要降低剖宫产率,也不能盲目地让产妇顺产,刚才也说了,该剖就剖。我们要降低的,主要是没有医学上的原因的剖宫产。例如,有的人说自然分娩会降低夫妻生活质量,所以自己选择剖宫产。这是一个误区。夫妻生活质量下降,主要是盆底肌松弛造成的。从解剖机构上看,女性盆底是带有三个体表开口的软组织,即尿道口、阴道口、肛门。围绕这三个体表开口的括约肌在孕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弛,甚至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时漏尿)。主要因素:第一,机械性压力(胎儿体重、羊水重量、子宫重量等)不断增加持续性往下压;第二,激素水平变化;第三,缺乏孕期盆底肌体操锻炼。如果孕妇没有对盆底进行锻炼,就算是剖宫产,在十月怀胎期间,你的盆底肌也有不同程度的松弛,出现夫妻生活质量下降。
我们有一个学员,是一个高龄产妇,39岁的时候顺产第一胎,产后42天盆底肌检测是最好的5级。她就是在怀孕期间认认真真地做体操,每天都锻炼,不但顺利地自然分娩,产后盆底肌也没有出现松弛。自然分娩降低夫妻生活质量,这是个误区,只要你孕期做好了功课,学好孕期技能,锻炼盆骨韧带,让肌肉有张有弛,盆底肌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又能够顺产,夫妻生活质量又不会下降。
所以要想自然分娩,孕妇本身,以及丈夫、家人,都应该参与进来,大家有一种共识,回家就可以帮助孕妇。如果你的家人说“你吃饱了赶紧躺着”,这不是爱护,而是应该鼓励她积极做操、积极锻炼。我们母婴俱乐部的课程是让家人免费参加的,这样家人也可以了解更多孕期的知识。
妈妈网:在您从医30多年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正面或者反面的案例,或者比较难忘的故事可以分享给各位新手妈妈呢?
耿秀荣:从妇产科临床、教学到现在的婴儿健康、妇幼健康教育、妇女保健的工作,从医有31年的时间了。前20年我更多的是从事临床上的工作,近十年则主要从事妇幼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原来是站手术台,现在是站讲台,过去主要是帮助大家处理难产,就是你不能够自然分娩了,我就给你剖腹产,而现在的工作是帮助大家不用剖宫产,我觉得这个意义是蛮大的,但是难度也是蛮大的。
工作过程中碰到的正面例子有很多,我记得有个学员,她是一个老师,她听说我们母婴俱乐部的培训很好,就跟老公说想来听。可她老公是医学博士,虽然不是妇产科的,可他就认为自己知道得很多很多,不愿意来听。后来这个学员还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把她老公“骗”到课堂上来了。后来她老公说,听到的这些课完全不是他印象中的课。后来他就听进去了,而且入神了,原来有那么多的东西他都是不知道的啊。结果他非常认真地把我们这个系列的课都听完了。而他的老婆33岁,属于高龄产妇,之前在某家医院产检,医生就一定要她剖腹产,而且这个医生是他的本科同学,已经当了科主任的。后来她就说,我得试试顺产,如果实在不行了,再剖腹产也不迟嘛。后来这个学员转到我们荔湾区妇幼分娩,最后顺产了,孩子6斤8两。她老公后来参加我们的分享会的时候说,培训之前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多很多,培训以后才感觉得到自己知道的很少很少。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