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现场教育
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70%,在宇宙中,地球像一颗闪闪发光的蓝宝石,确切地说,地球应当叫做水球。(正因为地球是个水球,夏天,太阳照射的热量被海水大量吸收。冬天,海水中的热量又缓慢放出,才使我们的地球不太热,也不太冷,从而使地球上万木葱茏、飞禽走兽遍布、生物繁荣,最后,地球成为人类的家园。否则,冬天冷到零下数百摄氏度,夏天高温数百摄氏度,一切动植物都不可能存在。)
无论任何人,第一次走到海边,第一次凝望那片无边无际、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时,心灵都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想象力会沿着海面延伸、扩展。你试图寻找它的边沿所在,在遥远的古代,在不知地球为圆形之前,先人更是设想水天之外,有一个瑶池天国,有一个众神狂欢的所在。你还会想象它到底有多深,试图到海底搜寻一番。古人就想出来了海底有龙王住在水晶宫。你试图冲向大海、拥抱大海,想象自己像蛟龙一样在海中腾跃戏水!然而,你又畏惧大海,它的浪涛、它的深不见底、它的神秘,使你的灵魂与身体情不自禁地阵阵震颤。
海洋是地貌实景这本大书的重要一章,它的教育内容十分丰富,能涉及到地理学、地质学、气候学、物理学、海洋生物学、人类与海洋关系的人文科学等等。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只能算是给他们打开海洋知识的大门,看到一点最肤浅的轮廓,重要的是,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我对女儿的海洋知识教育,大体上的内容是:(1)从整体形象上认识洋,进行想象力训练。(2)认识海洋与气候的关系。(3)认识海洋与生命的关系。(4)让人类走向海洋。全面感受海洋形象,海洋形象包括“海面形象、海岸形象和海底形象”。
认识海洋的整体形象及海洋生物
大海的现场教育
女儿第一次看到大海,是在福建长乐机场附近。我们是应福建电视台做节目的邀请顺便去看海的。
当我带着女儿来到海边时,她一看到大海,一下子兴奋得惊叫起来:“大海!大海!我看到大海了!”说着,挣脱我的手向大海冲去,我随后紧紧跟上她。在沙滩上,我们脱掉鞋子,卷起裤腿,手拉手欢快地踏着海浪,浪花溅湿了衣服也毫无知觉,实在是忘乎所以了。跑累了,我的现场教育就开始了。
1.带着女儿一起喊海。
我让女儿看着大海,跟着我喊出心中的想象、向往和感受:“大海,你好啊!我看你来了!大海你到底有没有边?你的边在天边上吗?那里住着玉皇大帝和神仙吗?我真想长出一双翅膀飞到天边去看一看!大海,你到底有多深?海底下到底有没有龙王?有没有水晶宫?有没有孙悟空的定海神针?我真想钻进大海的碧波,去龙王的水晶宫里看一看!”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我知道,孩子第一次看到海洋,她的心灵会被激活,她的想象力和激情会迸发出来。但是,想象力可能处于潜意识状态,激情也因为无法表达而处于压抑状态,需要用语言说出来。每个成年人不都有这样的体会吗?触景才能生情!而只有用语言将心中无限的感慨表达出来,才能一吐为快,心情才舒畅!
2.带着女儿一起描述海面形象和自己的感受。
在家里看地图和地球仪的时候,爸爸不止一次地告诉我,那大片大片的蓝色是海洋,到处都是水,可是我没有见过,我梦想有一天,看到真正的大海,今天,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当爸爸拉着我的手来到海边时,我惊喜地大叫起来。大海!我终于看到你了!哇!真是天连水、水连天,一片蔚蓝、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啊!脚下是金黄、松软的沙滩,海浪像一道道白墙轰鸣着扑向沙滩,浪花在沙滩上摔碎以后溅起无数像珍珠一样的泡沫,然后又退回大海,我不禁浮想联翩,大海就是这样一千年、一万年不停地浪涛奔涌吗?
以上是女儿第一次看见大海时的感受。女儿5岁以前,她自己不会表达,往往是我说一句,让她跟一句。以后在渤海、南海再看到大海时,我便让她自己先描述眼前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要针对眼前的实际景物,说出不同的话,不能千篇一律,她说得不全面的我再加以补充。有一次,在深圳大鹏湾海滩,一对大学教师夫妇带着他们11岁的女儿在海滩玩,我让女儿和她一起描述眼前看到的大海,我女儿只有7岁,几乎是出口成章,而那个小朋友竟然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那对大学教师夫妇十分惊讶。我解释说,这并不奇怪,因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与孩子的现场体验脱节,孩子只会背书上的文章,而不会描述实际见到的事物和自己的心情,我发明了现场教育法,女儿受过训练才有了这个能力。我想,如果把近3亿小学生都从教室里放出来,进行现场教育,那么个个孩子都会激发出无穷想象力和超强的表达能力!大学教师夫妇听了之后赞同地说:“我们以后也要对女儿进行现场训练!”
3.讲知识来回答疑问。
当孩子撒过欢了、疲劳了,初次见海的激情稍稍平复了,我便和女儿一同坐在沙滩上,拿出地图,看自己所在的方位是哪一片海域。我告诉女儿,靠近大陆的水域叫海,海里边的水面叫洋,地球上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在海洋边上讲海洋,女儿听得格外专注。我又启发女儿说:“如果海面没有风,海面是不是像一碗水那样是平的呢?”女儿想了想说:“是吧!”我说,这叫无风不起浪,风浪、风浪,有风才有浪。海面之所以有一排排浪涛向海岸边冲来,是被海面上空的风吹动的。如果有一股风一直向一个方向吹,海洋上还会有一股水流向一个方向流,这叫做洋流。所以,海水不仅有波浪,还有洋流(洋流的形成,可以暂不讲)。如果拿着一个碗盛满水,向碗里吹气,水面就会有波纹。如果嘴巴对着一个方向吹气,水就在碗里向一个方向流。
回到宾馆后,我们马上做实验。我让女儿往盛水的碗里吹气,女儿就真正懂得了海水有波浪也有洋流的道理。以后我又让女儿多次看涨潮、退潮,告诉女儿是因为太阳、月亮吸引海水造成的。孩子在小的时候,理解这一点是困难的,但可以先直观地记住这件事,以后学到了万有引力的相关知识就真正懂了。接着我又问女儿:“如果沿着海面拉一根绳子,这根绳子拉一两万千米长,绳子是直线还是弧线?”女儿摇头说:“不知道!”我告诉她是弧线,因为地球是圆的,海洋是附在地球表面上的,所以是弧线。女儿还是不太明白,回家之后,我让她拿一个柳条围住地球仪,把柳条折弯,才贴住了地球仪,女儿终于明白了海洋水面是球面的道理。这样,女儿就基本上知道了海面形象,海洋面是球面,海水不停地运动,运动的方式是潮汐、波浪和洋流。另外,女儿在我的要求下品尝了一点海水,知道了海水是咸的,她突然问道:“海水为什么是咸的?为什么远看海水是蓝的,捧到手里却没有颜色呢?”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教育时机,女儿在现场实物刺激下,突然有了探究事物根底的想法。我告诉女儿,海水之所以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溶解了大量岩石圈中的盐,海水就变咸了。而海水本身没有颜色,因为天是蓝色的,海水反射了天的颜色,才变成了蓝色。
4.编儿歌让女儿熟记。
蓝蓝大海无边际,涛声轰鸣奔流急,
我和爸爸来踏浪,浪花飞溅心惊喜!
编儿歌好处很多,可以概括地记住看过的景象。孩子大了以后,我让她自己学着编,说不定将来训练出一个小诗人!
5.朗诵诗歌、散文与听唱歌曲。
在海边,我不止一次满怀激情地为女儿朗诵高尔基的《海燕》的片段:“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不止一次地朗诵曹操的诗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同时听着录音机唱:“小螺号,嘀嘀地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开始,女儿尚小,不太懂,后来就渐渐和我产生了共鸣,父女二人陶醉在诗文歌曲的意境之中,这是多么生动的现场教育和美好体验啊!孩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也油然而生!
海岸形象的现场教育
海岸边我指着一块礁石启发女儿:“看!像不像狮子大张口?你摸一摸岩石多么坚硬!可是海浪年复一年的冲刷、溶解、摩擦,竟然使坚硬的岩石侵蚀出龇牙咧嘴的大洞!真是以柔克刚、水滴穿石啊!”我接着问:“如果再冲刷一万年、十万年、百万年呢?这个洞是不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呢?”女儿说:“当然是!”我说,不仅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还可能坍塌下来,引起整个山体滑坡,大石块继续被腐蚀,变成小石蛋蛋和沙子,这就是海岸线边随处可见的沙滩和乱石滩。当然也有一些沙滩的沙子是河水入海带来的。
我指着伸向海里的山丘告诉女儿,海岸边的山的余脉可以伸向海中,如果伸得较远,伸进海中的部分三面临海,一面连着大陆,就叫做半岛。中国有著名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而半岛把海围成了一片半封闭的水域,叫做海湾。中国有著名的渤海湾、胶州湾,我到的是大鹏湾,是比较小的海湾。同时,让女儿在地图上找出中国的几个海湾的位置和世界上还有哪些海湾。而有些深入海中的山的余脉和大陆相连的部分淹在水中,就成了近海海岛。所以,海岸线附近常有大大小小的岛屿,那些刚被水淹没的较低的山峰,就形成了暗礁。航海大船能够看到海岛,但看不见暗礁,一旦船底触礁,可能发生船毁人亡的海难,所以为了防止大船触礁,国际上都把大船要走的路线勘察好,定下无暗礁的航线,有暗礁的地方避开,并且用航标指引航向。
我还告诉女儿中国著名的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世界上的印度尼西亚、日本、新西兰、英国、马达加斯加等是岛国,朝鲜、南非等是半岛国家。并让女儿在地图上都一一找出来。实际上,澳大利亚也是大岛,整个欧洲、亚洲大陆也可以看做是浮出海洋的以群山为主体的大岛!所以,确定山的高度常常以海洋平面为基础,称为海拔高度,最高的山峰,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高度为8844.43米,海拔、海拔,就是从海面拔起的高度,而不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度。为了让女儿明确海岸线形象,我还专门带着女儿沿着海岸线步行很远,边走边告诉她,有不同的海岸:岩礁海岸、沙滩海岸、河口三角洲土地海岸等,从而让女儿了解,海岸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是自然形成的、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凹陷部分的边沿。海洋更形象的说法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坑,湖泊是中型水坑,池塘是小型水坑,只是面积不同,所以名称、性质不同而已。
为了让女儿理解海水对海岸的侵蚀力量,我还让女儿和另一个小朋友做表演。一个孩子扮演大山,另一个孩子扮演海洋,“大山”骄傲地说:“我是大山!我满身都是坚硬的石头!谁都搬不动、碰不烂我!你看你,海洋,软乎乎的,谁一碰都变形,真没有骨气!”“海洋”微笑着说:“我们谁强大还要让实践说话!你敢和我斗一斗吗?”“大山”说:“随便你冲,我纹丝不动!”“海洋”听了不再说话,只把一排排浪涛向山脚冲去,大山微笑着说:“怎么样!我纹丝不动!”海洋并不气馁,仍坚持不断地向大山冲来。突然,大山感到有点腿疼,低头一看,自己的腿上掉下几粒石子,在不知不觉中腿变细了,小腿处冲开了一个裂口,再后来大山的腿已是伤痕累累。终于有一天,大山支撑不住了,轰然倒塌下来,身体变成细沙和石蛋蛋,躺在地上呻吟着说:”大海,我服你了!你几亿万年不变的意志和力量,证明你是强大的!”
海底形象的现场教育
海面、海岸线孩子都能看到,虽然只看到局部,但借助想象力可以形成大致的形象,而海底是什么样,孩子一点也看不到,几乎全靠想象力。唯一能做的实际体验,就是让孩子向海中稍深的地方走一走,对海洋越向里走越深有个直接体验。如果能穿上特制的衣服潜海,那自然是更好,但对多数孩子来说这样做受到各种条件限制。
我将女儿带到海边,我先试了试水的深度,然后让女儿向前走一点,并告诉她要小心翼翼,不要摔倒。有了这个体验,我告诉女儿,海底的形象是边沿较浅,好像盘子的边沿部分,这部分个别地方有数千千米,叫做大陆架。顾名思义,好像大陆的一个四周高的架子,大陆架周边有陡坡,海洋一下子深起来,叫做深海区。深海区可不像盘子底那样平坦,也不像一般湖泊、水塘底部一样是平沙地,而是岩石嶙峋、崎岖不平的,在海水的掩盖下有山脉、高峰、峡谷和平原,类似于地表的形态,而山脉高度、峡谷深度比地面要高、要深许多,最深的太平洋海沟,深达一万多米!如果把喜马拉雅山移进去,山顶离水面还有两千多米!
海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海底是地球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地球岩石圈像个大大的蛋壳,由许多板块组成,各板块互相挤压,在巨大压力下,有的海底会慢慢扩张,有的海底会有岩浆喷出。遇到海水后就变成海中火山,有的巨大海中火山冲出了海面,就形成了火山岛,太平洋的夏威夷岛,就是火山岛。而伴随板块扩张,还会引起海水激烈振荡,这种现象叫做海啸。最近的一次因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就使印度洋、东南亚各国受灾严重。由于地球岩石板块的运动,有的海洋底部被提升起来,后来成为高山。现在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顶还能找到贝壳的化石,据科学家研究,其3000万年前是海底。而突出海面的山峰,在风化中又变为土地,人们开荒种田、栽桑养蚕,这就叫做沧海桑田。当然,讲这些道理,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可而止。孩子较小时,只描述海底形象,不讲原因,年龄稍大点儿以后,才可以加深。在孩子向海洋深处走的时候,要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孩子,大海是美丽的,又是危险的,水越向里越深,没有大人万万不可冒险向里走,而向里边走时,发现稍深了一点要立即回头,不能让水浸没了大腿,万一倒下了要立即双手支地抬起头来,而在无人的野海滩和有风的天气,绝对不许冒险到海边玩。
父母也要注意,孩子的好奇心是要保护的,不可随时吓孩子,使孩子变成胆小鬼,但好奇心又是危险的,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危险的因素,如何自救、求救等等。
海景形象的现场教育
在女儿头脑中形成海面形象、海岸形象、海底形象之后,我便让她在沙滩上用沙子造一个海的模型。我告诉女儿,海的四周高,中间低,要先做一个大坑。她毕竟年龄小,没有挖坑,而是用沙围了一个坑,在坑中放了一些石块算是海岛、山峰,然后在坑边放一些草算是海边草滩。
制造过程是女儿想象力展开的过程,她要在脑海中有意无意想象自己见到的海洋形象。开始我并不指导她,一任她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当她造完海之后,歪着头问我:“我造的大海怎么样?”一脸自豪的样子,我夸奖她造得不错,只不过有些细节还要补充修改一下。比如,你的海边修成了一堵墙挡水,而不是一个大坑,还有海洋不是圆形的坑,而是不规则的,河流的入海口不能高,海里还要放些鱼才好。女儿听了都一一照办,我也协助她,一个像模像样的海洋模型就造好了。通过玩造海的游戏过程,女儿对海洋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加深着。许多父母带孩子玩沙时,都喜欢修城堡,这当然也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有好处,而我让女儿用沙造海,更符合见啥学啥、见啥玩啥的现场教育原则。在女儿亲近过海以及听我讲过海之后,我让她当场写日记、作文或儿歌,不限题目。只要是孩子认为体会最深的内容都可以写,这样的好处是写作与环境统一,写不下去时再看看现场,不知什么景物会触动其灵感,孩子往往会写出不错的作品。
海洋潮间带生物的现场教育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存场,从最小的、看不见的原生动植物,到最大的动物鲸鱼,都生活在海洋中。海洋与生物有着复杂的、深刻的关系。对于儿童来说,只能极肤浅地认识几个要点。
我将孩子带到潮间带的礁石上,这是让孩子认知潮间带的一个很好的现场,因为上层干燥礁石与潮水涨落时淹没的礁石有明确的界线。
1.带着女儿一起说:
“退潮了,海水降到了最低水位,原来涨潮时淹没的礁石和沙滩海岸裸露出来,潮水最高位和最低位之间的海岸区,就叫做潮间带。我看到潮间带礁石上,攀附着许多软体贝类动物和海藻,我十分惊奇,岩石壁上也能生存植物和动物?”
2.引导孩子边观察边讲相关知识。
在内陆长大的孩子,对海洋生物相当陌生,这增加了其理解的难度,但同时也会对从未见过的海洋生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要利用孩子宝贵的好奇心及时引导孩子对实物的观察和思考,回答孩子的疑问,把孩子引向科学的殿堂。我在海边带着女儿亲自观察潮间带上的各种生物,在岩壁上,女儿试图取下来一个海螺,突然惊叫起来:“爸爸,快看!它还活着!”说完用手去抠海螺,又尖叫起来:“爸爸,海螺和贝壳长在一起了!”这时,我对女儿讲,这种海螺是软体贝类动物,与在潮湿树林中看到的蜗牛是一类。海中的贝类软体动物很多,有的钻进沙滩里,有的粘附在礁石上,为了不被海浪冲走,它们的身体分泌出一种独特的黏液,能把自己的壳和岩石牢牢粘在一起后变硬。为了认知沙滩和浅水区的动物和植物。
在海潮退去后,不被太阳暴晒而散失水分,它们的硬壳可以关闭,同时能防止被其他掠食者吃掉。女儿突然又问:“那它自己不能跑,怎么找食物吃呀?”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当海水涨潮之后,它浸入水中,直接从水中吃送上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真是守株待兔的活法,自然界中竟然有不动的动物!太奇妙了!“那什么是浮游生物呢?”我告诉她,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海藻类和一些动物幼体。许多植物、动物都是靠海藻生活,是海藻养活了许多鱼虾和小动物,而像海豹和海鸟等动物,又以鱼虾为食物,所以看不见的海藻是海洋食物链的最底层。
3.编儿歌巩固记忆。
小海螺、真神奇,分泌黏液粘石壁。
硬壳能开又能关,保持水分不散失。
海浪打来冲不掉,还要水中捞食吃。
不怕水淹太阳晒,适应能力了不起。
编儿歌的过程有时是我编好让她记住,有时是我们一人一句合编,有时是让她自己编。
海洋低等动植物的现场教育
在海边,我多次带女儿一起拾海草、抓海贝、捉螃蟹,有意识地收集各种植物、动物的活体标本。我拿着海草、海带让女儿观察,这种植物是大型海藻,是一种很原始的低等的植物,它没有茎叶的分化。由于水中有浮力,它没有进化出强有力的茎支撑身体,而陆地植物才进化出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成为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的身体结构复杂化,适应能力增强。
我和女儿在水洼中抓过许多贝类,我让她观察各种贝类不同的壳,有的像牛角、有的像蜗牛、有的像爪子,还有的像小宝塔。我告诉女儿,这些都是软体动物,它们进化出硬壳是为了自我保护,遇到侵害时它们就把身体缩回硬壳里,或把壳关闭起来。这种硬壳软体动物很古老,是低等动物。在沙滩的小洞里我和女儿兴致勃勃地挖螃蟹,小螃蟹受了惊吓,常常飞快地横着身子跑向海洋,那样子滑稽可笑。我和女儿在后边紧紧追赶,边追赶边兴奋地大叫:“小螃蟹哪里逃!”后来,我和女儿一提起沙滩捉螃蟹,就说:“小螃蟹哪里逃!”就会重温当时的快乐。女儿把捉来的贝类、螃蟹装进瓶子里,说是带回家养着,结果几天后它们就死了,而且变得奇臭,只好扔掉,只把贝壳保存了下来。女儿为此还很伤心,我告诉她,每种动物都只适应特定的生活环境,家里不是大海滩,所以它们死掉了。要想养活它们,你需要看海洋生物学书籍,为它们创造特殊的养殖环境才行。
海洋鱼类的现场教育
这是我让女儿亲手摸一摸叔叔刚从海中钓上来的鱼。我告诉女儿,鱼类是海洋里的一个大家族,沙丁鱼、带鱼、鲨鱼等都属于这个家族。平时我们在海洋中很难看到鱼,尤其是大鲨鱼,只能在水族馆,或者电视节目中才能看到。有些鱼类是吃海藻的,有些鱼吃小鱼。鱼并不是在海中均匀分布和随意乱跑的,不同类型的鱼生活在不同海域,世界上大多数鱼场都在浅海区,因为浅海区靠近大陆,各种营养物质容易从陆地进入海洋,而且在浅海区,光线能直接照射到海底,水温较高,适应各种海洋动植物生存,也为鱼类提供了栖息地。海洋里也有较高级的哺乳类动物,如海豹、海狮等,它们是从陆地又返回海洋的,返回海洋后游泳能力、潜水能力增强,但奔跑的腿退化了。出海以后的海豹在沙滩上行走,形态笨拙可笑。所以,动物的身体结构与生活环境是一致的。鸟的腿细、翅膀大,适宜飞行;兽的四肢发达,适应陆地奔跑;而鱼类的身体则适应水中游动,鱼儿离不开水,无水就会死去,就是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而对其他环境不适应。
认知“江河”入海口的生物
海口生物部落的现场教育
这是一片河流入海口的滩涂湿地。我让女儿观察,湿地上常有大片水洼,蚊子很多,长满各种草。我告诉女儿,江河入海口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这是因为河水常给海滩带来许多营养物质和泥沙,形成淤泥,于是长出植物。这里的植物不完全等于陆地植物,因为海水是咸的,所以这是一些耐咸的植物。有了植物,就有蚊子,有蚊子就有青蛙和小鸟,河水、海水淹没它们之后又有鱼类光顾此地。所以,这里是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的混合处,各种植物、动物在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群落。
了解海洋气候、海产品、海港
海风的现场教育
我一直想让女儿感受一次海上台风,可惜没有机会。这时在郑州北部,一场夏季东南风吹倒了大树。我告诉女儿,夏季郑州常刮东南风,这是因为郑州东南方是大海,而且只有草滩平原,没有太高的山阻挡,海风带雨可以直接吹到郑州。但是海风毕竟经过了长途跋涉,风力小了许多,而在沿海或海面上,风要大得多。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是海风能把从海面蒸发的水汽吹向陆地、山脉,从而为大陆带来降水、降雪,滋润万物生长。海洋对气候的另一个影响是调节全球温度,因为海洋夏天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地球不太热;冬天又放出大量的热,使地球不太冷,从而适应各种生物生存。而在海边,这种温度调节更明显,所以海边城市适应居住,冬暖夏凉。
海产品养殖的现场教育
在海边一片围起来的水域里,一位阿姨正在忙碌着。我让女儿问阿姨在干什么。阿姨告诉她说:“我在养螃蟹呢!”桶里是螃蟹。我又让女儿问:“直接从海里捞不行吗?”阿姨说:“过去大螃蟹很多,现在很少了,捞不到了。”我让女儿继续问:“为什么过去很多现在很少了呢?”阿姨说:“船太多了,网又大又密,海里的螃蟹都被捞光了。”我见时机成熟,便给女儿讲解,人类原来以为大海无边无际,鱼虾蟹类取之不尽、捞之不竭。后来才发现,海产品资源也是有限的,因为人的捕捞技术越来越高,渔船越来越大,网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很多鱼、虾、蟹还没长大就被人捞上来了。所以现在国家规定,要在鱼类繁殖期休渔,让鱼虾、蟹类休养生息,这叫养海。等到鱼虾们长大了、增多了才限量捕捞。而在近海区,则鼓励渔民成片养殖,以便于生产更多的海产品供应人类生活的需要。这实际上标志着人类对待海洋态度的变化,从盲目打捞到合理捕捞和科学养殖,合理使用海洋资源。
看――新崛起的深圳港口
海港的现场教育
这是在深圳港口,我给女儿讲深圳发展的情景。我告诉她,人类在古代农业社会,海边上很少有大城市,大城市多集中在河流边上,因为人们在江河两岸以种地为生,人口都集中在江河边的平原上。到了工业社会,商品经济发达,一个国家生产的工业品运到国外去卖,怎么去卖、怎么运呢?往往是用大船来运,船到了另一个国家的海岸,海岸就要建立港口,这些港口慢慢就发展为城市。中国人以前之所以称国外的产品为洋货,就因为是从海洋上运来的。我让女儿看一看地图,找一找江河边上的大城市,然后告诉女儿西安、洛阳、开封、南京都是历史古都。而沿海城市中没有古都,因为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有天津、大连、上海、深圳等,都是在近一两百年才发展起来的。这实际上标志着人类越来越面对和走向海洋,以后沿海城市还会发展,因为那里气候适宜人居住,又与国外通航。而且,海洋是个资源宝库,人类的开发能力越来越强,人类的目光越来越盯向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必然会在海边集聚大量人口,所以沿海城市发展较快,而且,有可能在海平面上建一座水上城市!
参观海军博物馆
海边的边防线――体验国家的概念家之间,以及海洋边也是国家边界。联合国规定,海岸线某千米之内的领域,这个国家有管辖使用权,而领海、领土之上的天空是这个国家的领空,外国飞机、船只不经所有国的允许,不能进入该国的领海和领空。领海以外的海洋称为公海,各国都不得独享支配权。在海边界碑旁,我让女儿看小亭子上的八个大字“边防禁区凭证通行”,并告诉她,一个国家再大也有边,国边有边防线,每个国家的人都不能随便出入自己的国家和随便进入别的国家,国与国之间来往必须办理手续和证件,符合条件才能通行。每个国家的公民合法出国后,国家保护你的身份和权益,如果受到他国的不公正待遇,国家驻该国大使馆会替你出面交涉,保护你的合法权益,国家、国家,一个国就像一个家一样。
海军博物馆的现场教育
参观博物馆,对孩子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我到各地去,很注重带女儿看当地特色的博物馆。在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里,女儿了解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甲午海战失败、鸦片战争失败,西方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许多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这对于孩子增长知识、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意义重大。我告诉女儿,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方现代科技和政治文明,中国封建社会才逐步解体,民主化的、现代化文明的新中国才逐步建立起来。这是在女儿稍大一点才讲给她听的。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