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在读高中的时候,同学们给他捐了很多东西,有书本、衣服等等,毕业以后,他又把东西捐给别人了。
在老大去上大学的时候,别人给的衣服还装了一大包。他和我开玩笑说:“妈妈,你高兴吧,你看我从小长这么大,都没穿过新衣服,尽穿别人的衣服,给您省了不少钱啊!”是啊,儿子长这么大,真的总穿别人的旧衣服,到今天去上大学了,拿的还是别人给的衣服。我的心里挺难过的,但一想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又感到非常的欣慰。
2001年8月,《红山晚报》以《从苦难中走出的清华学子》为题,报道了老大邹耀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慕名而找到我,还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我们原来住过的屋子,来参观“邹耀的故居”。看着那黑乎乎的屋子,大家都为从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竟然走出清华学子而惊叹。
2001年9月4日,老二在日记中是这样写哥哥的:
他进入的是全国一流大学――清华大学,我知道这是他努力拼搏的结果。认识他的人都为他能进入清华而惊叹,只有我知道,他的成绩是和他的奋斗成正比的。夜深人静时,他在挑灯阅读;午后人酣睡时,他在大汗淋漓地做着数学题;在人人放松的周末,他依然早起学习。他是一个为了学习甚至可以忘记吃饭的人。吃饭时,他总要等到别人打完了饭后才去食堂,有时去晚了只好饿肚子。
寒假到来,当每个同学都沉醉于假期时,他却每天步行六七站地去新华书店,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就这样,他终于顺利地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即将踏入新的生活。在这里,做弟弟的只能深深地祝福他了……面对他,我觉得他好像是一位伟人,而我显得很渺小;面对他,我只有佩服,也为他自豪……
当弟弟对哥哥怀着这样一种敬佩的心情时,他也有了榜样和动力。两年以后,老二考上了北京大学。
老大考上大学以后,我带着孩子回安徽看爷爷。当时,老大脚上还穿着一双破旧的鞋子。他姑姑给他买了一双新的,偷着把那双旧鞋给扔了,结果他又找回来穿上了。他不认为穿这双漏脚指头的鞋子是什么丢人的事,反而觉得挺好的。
老大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每个寒暑假都会去勤工俭学,一是为了多学点儿知识;二是为家里分忧解愁……4年来,他累计给家里寄了将近两万块钱,而自己却一件衬衣穿了好几年……
老大在清华学的是核工程,因为他很优秀,又是特困生,学校给了特别补助。后来,有海外华人要在清华和北大的每一届学生中找两个特困生,进行一对一的救助。学校在那一届学生里推荐了老大。可是,当老师通知他去领钱时,他就是不领。
后来,我说:“那不是学校特意为你安排的,人家就要求在这一届里选两个最困难的,你必须接受学校的安排。”老大这才去和那位美籍华人见了面,人家这才把钱给他了。结果他一分钱没留,全部捐给了系里的其他贫困生。
当时老师都不理解,说:“这钱是给你的,你家里又那么困难,还有弟弟、妈妈,以后需要钱的地方很多。你还是把它存起来吧,将来就是你不用,也可以帮帮你妈妈啊!”
但是,无论老师怎样劝,老大都坚持要捐出去。最后,老师只能尊重他的意见,用这笔钱救助了其他三个学生。为了表彰他的这种品德,学校特意给他颁发了一个综合素质好的证书。
我看到儿子这样,就非常放心了。别人都说:“你儿子寒暑假都不回来,你不想儿子吗?”我说:“如果我儿子没有能力,表现不出色,我就会想他、惦记他。见他那么优秀,我非常放心,也就不想他了。”
其实,老大虽然不能回来,心里还是一直非常想念妈妈的。上清华的第一年,他在过年时给我写信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也愁。”但是,为了自己能顺利地完成学业,也为了帮助家里分担困难,他还是选择了在北京勤工俭学。
因为老大综合素质好,再加上成绩优秀,2005年,系里推荐他去读研究生。但他考虑到家庭困难,非要参加工作不可。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劝他。我说:“儿子,这么多年咱们都过去了。你现在参加工作,就是一个月能挣1万块钱,咱们家也花不了啊!你现在去读研究生,咱家的生活也能过得去,也不会再困难成什么样子。你要考虑长远一些,考虑到国家原子能研究需要人才。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如果将来你能在高科技方面有所成就,那能给国家创造多大的财富啊!”
我这么跟他一谈,老大便同意去读研究生了。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