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拉近的不仅仅是身高几十厘米的差距,而是父母和孩子心与心的距离,是一代人和另一代人的那条可深可浅的“代沟”。
知心姐姐卢勤说过:“蹲下身,和孩子平视,你会发现另一个世界。”
至今,还对在长沙火车站看到的一幕印象深刻:一个小男孩不愿进火车站候车厅,惹他妈妈生气了,妈妈很严厉地训斥他,他在一旁低头不语。妈妈看孩子这样更加来气了,很大声地对孩子说:“你抬起头来,听我说话!”孩子还是不理。
没多一会儿,孩子的爸爸过来了。看这样的情景,父亲蹲在孩子面前,看着他的眼睛,低声地孩子说:“爸爸一直知道你是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你告诉爸爸你想回老家和正正哥哥玩不?”“想!”小男孩很高兴地回答。“回老家和哥哥玩,我们就要坐火车回去,那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小孩想了一会,说:“我们现在要去坐火车了。”“我们坐火车要先进站,要等火车开过来,那我们现在先去候车厅等,好吗?”小孩很愉快地接受了,和爸爸妈妈手牵手进火车站了。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二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就收到了不同的效果。父亲采取蹲下来的姿态,和孩子是平等的,孩子觉得爸爸是理解他的,自然就收起了自己的敌对情绪,认真思考爸爸所说的话;而母亲则采取居高临下的训斥方法,孩子看到妈妈气势汹汹的样子,会感到压抑和恐惧,有话也不敢说出来了。小林校长的教育方法
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流行于很多国家,作者被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许多孩子看了这本书后,很羡慕豆豆能有那么好的机会去巴学园,能碰到像小林校长那么好的老师。在我们眼中,小豆豆纯粹是一个问题儿童;在巴学园中,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眼中的问题儿童。那么孩子为什么还会羡慕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林校长是怎么样教育豆豆的:豆豆因为淘气被原学校劝退,来到一所新学校――巴学园。小豆豆到巴学园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被妈妈当着校长的面“揭疮疤”,也不是校长、老师的思想教育,更不是“要是再那样的话,你就没学上了”之类的恐吓、耸听之危言。而是校长把妈妈打发走之后,把椅子拉到小豆豆面前,面对小豆豆坐下来,说:“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然后,小豆豆就把陈谷子烂麻的事情都搬了出来,甚至把“擤鼻涕、钻篱笆”的事都说了出来,当小豆豆因绞尽脑汁仍找不到有什么可说的而伤心时,校长摸着她的头说:“好了,从现在起,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
校长的一上午4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不但“一次呵欠没打,也没有露出一次不耐烦的样子,而且像小豆豆那样,把身子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小豆豆的话”。
小豆豆感觉到“只有校长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和这所学校的校长在一起的时候,她感觉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
现在,又有哪个家长能够如此认真、专注地听一个小孩子说上十分钟的话呢?又有哪个家长能如此与孩子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交谈呢?家长都在说“现在的孩子很难教育”、“现在的孩子不和家长交流”等。其实,不是孩子不想和家长交流、沟通;而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听他们内心的话,是因为他们往往是接受父母高高在上的教育。所以,孩子向家长关起了自己的房门,向家长锁起了自己的日记,向家长关起了自己的心扉。
平等地与孩子相处了解他的需要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就是从他的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去理解包容你不能接受的事情,同时作恰当的引导和处理,而不是让孩子处在被“控制”的悲哀中。
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使孩子和父母更亲近。因为用爱的细节不仅能感染孩子,更能教育孩子。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