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到底需不需要治?为何专家建议孩子没有检查的必要?治好后,会不会再次感染?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频上热搜的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口口传播
近日,幽门螺旋杆菌频繁登上热搜:男子染幽门螺旋杆菌致全家老小阳性、我国近40%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14岁以下少儿不建议检查幽门螺旋杆菌。
作为微博热搜榜的“常客”,它经常会引起网友们的热议,有人说:十个人中九个人都有这个菌,不用治;有人说,它是胃癌的元凶,得治。尤其得知儿童感染率很高的情况下,难免会引起家长的焦虑、恐慌。
它是怎么传播的?郑大一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宁寒冰表示,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通过口对口传播,而对于孩子来说,“口对口喂食,咀嚼后喂食,亲吻婴儿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喂食习惯,让中国儿童从一开始就暴露在极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环境中。”
而“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会得胃癌”的观点也让不少人谈“幽”色变。其实,长期炎症引发的很多慢性胃部疾病都和胃癌有关。虽然幽门螺旋杆菌跟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每个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人都有可能发展成胃癌。简单讲就是,幽门螺旋杆菌只是胃癌的诱因之一。“如果不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干预,有1%的人可能会发展成胃癌。”宁寒冰说,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最佳年龄是18~40岁,如果在40岁之前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或者在其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前根除的话,完全可以消除其导致发展成胃癌的风险。
儿童感染率高达40%,需要治疗吗?
如上述所说,儿童感染率高达40%,是否需要治疗?有专家建议14岁以下孩子不建议检查幽门螺旋杆菌,因为不论检查出来的结果是啥,只要目前没有不适症状,都可以先不用进行治疗。宁寒冰对此表示认同。她表示,目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采取“四联方式”,要吃的药有很多,也有时间要求,持续时间较长,孩子的依从性比较差,可能做不到按时服药。且这些药都是抗生素,有副作用,会对孩子肠道的微生态有影响,影响健康。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聂勇战也曾在接受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年龄较大的人和年龄偏小的孩子,在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问题上,一定要酌情处理。
比如,一个75岁的老人,做胃镜没有什么问题,也没什么不舒服,只是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就没有必要非得根除。再比如小孩,如果是单纯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不主张清除。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免疫力的提高,可能自身就能把其清除掉。另外,在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孩子肠道菌群失调,引发其他疾病。但如果孩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出现了严重的消化不良症状、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等,那就必须及时根除了。
成年人之间感染的可能性较小,主要预防成年人传给孩子
宁寒冰说,虽然目前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但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在儿童时期感染的,成年人之间感染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预防的话,主要是要预防成人传染给孩子,建议分餐,不用公共碗筷、洗漱用品,不要亲吻孩子等。
对于感染后会不会复发的问题,她说,根除后复发率比较低的,但前提是确定已经根除。“临床上,我们都会要求患者停药一个月后来复查,而不是停药后立即复查,这是因为药物有持续的作用,一停药就复查的话,如果还没有根除干净,也会很难检测出来。”
感染之后无症状,需不需要治?宁寒冰解释,到底有没有症状,是需要通过胃镜来鉴别的。“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只有30%的人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比如消化不良、反酸烧心等。但无症状,不代表胃部没有问题。”她说,如果自身没有感觉到不适,胃镜检查发现胃部也没有任何问题,可以不用治疗。但是如果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胃癌术后的人群及其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患有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等,还是要及时治疗的。
“不过,临床上100%的幽门螺旋杆菌患者都会出现慢性胃炎,还是建议只要检查出来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及时治疗。毕竟,如果生活中不注意,会传染给他人,尤其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