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喝水最好:
起床后:早晨起床后适量多饮些水,可补偿夜间水分的消耗,对预防高血压、脑溢血、脑血栓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餐前约1个小时:餐前约1小时空腹喝水,可使水分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保证分泌必要的、足够的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可以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还可以避免临睡前口渴饮水,导致起夜、第二天眼睛肿等。
上午、下午工作间休:工作期间喝水,可以补充由于工作流汗及经尿排出的水分,而且体内囤积的废物也会因此顺利排出。
晚上睡前:睡前不能喝太多水,否则频繁起夜会影响睡眠,但也不能不喝水,应该抿两口再睡觉。因为当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变高。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缓解该现象,从而降低发生脑血栓的风险。此外,老年人睡前最好在床边常备一杯水,感觉口渴需马上喝几口。
生病时:便秘的人应特别注意汲取足够水分,多喝水可以刺激肠的蠕动并软化大便。感冒发烧时多喝水,能促使身体散热。膀胱炎患者要比平常喝更多水,使尿量增多,增加冲洗流通量,缓解炎症。
开空调半小时后:空调房内空气干燥,容易造成人体水分流失,鼻腔等处黏膜过干,甚至引发支气管炎。因此,在空调房逗留超过半小时以后,就要及时补充水分,白开水、矿泉水、柠檬水等即可,水温以40℃左右为宜。
洗澡后:洗完澡,很多人常常觉得渴,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殊不知,洗热水澡后,身体受热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脏跳动会比平时快些,喝太快会对健康不利,尤其是老人,应该小口慢速喝下一杯温水。
对于喝水,人们有很多习惯。这些常见的习惯究竟是对还是错?
口渴的时候才喝水——于康表示,口渴其实是人体缺水相当严重时发出的信号。口渴之前,人体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处于缺水状态。如果从预防身体缺水的角度出发,人们最好经常进行预防性喝水,每2到3小时饮一次。
口渴之后“咕咚咕咚”使劲儿喝——人在口渴的时候喝水要尽量不急不缓,分若干次将足量的水饮下。如果一次大量饮水超过二三百毫升,容易出现水中毒。
运动之前不喝水,预防胃下垂——夏天人们喜欢从事体育运动,适量科学地补水显得尤为重要。一些人觉得运动前喝水容易导致胃下垂,故而采取运动后大量补水的做法。于康表示,运动后补水容易让心脏负担加大,所以并不足取。人们最好在运动前补充100到200毫升的水,用以储备。
运动或高温出汗以后喜欢喝冰水、吃冷饮——这种做法看似痛快,但是实际上会让胃肠道遇冷而突然产生痉挛,因此不足取。
喝热茶才能体会出别样的茶香——有一部分喜欢喝茶的人对趁热喝茶情有独钟,甚至觉得有些发烫的茶汤才能呈现出真正的茶香。其实,这样做容易让食道和消化道遭受物理损伤,诱发炎症甚至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