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患者大多在50~70岁发病,我国每年有近10万人成为新发患者。这种渐进性的中老年神经退化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神经内科医师们在长期的“治帕”工作中有何深刻体会?有哪些问题要提醒患者呢?
医师说:非运动症状常被忽略
医学指导: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丽娟教授、副主任医师王丽敏
提起帕金森病,让大家印象深刻某过于肢体上的颤、僵、慢。近来医学界发现,除了“动不了”,帕金森病还伴有多种的“非运动症状”如失眠、抑郁、焦虑、幻觉、妄想。它们能在运动症状之前出现,并贯穿始终。“我们遇到过被误诊为精神病,而长期被遗弃的帕金森病患者。”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丽娟教授介绍道。
失眠抑郁常伴帕金森
睡眠障碍、抑郁障碍是帕金森患者最常见且最早出现的“非运动性症状”,它们能在震颤等运动症状之前出现。王丽娟介绍道,有的病人因焦虑、抑郁看精神心理科,看着看着,动作开始慢了,一检查,已有帕金森病了。而非专业人士不一定了解情况,单纯按抑郁、失眠治疗就束手无策了。她建议,有失眠、抑郁情绪的人一旦有颤、僵、慢等运动症状,要联想到帕金森病。
曾有个中期帕金森病人总说自己喘不过气,尤其在自己睡不好、情绪不好时,呼吸更困难,多次打120急救,心脏、肺功能、胸片都查过,没发现异常。每次跟医师交谈后能好转,但不久又转坏。医师发现他的“呼吸困难”实为焦虑,于是在帕金森治疗的基础上给患者开了抗精神症状的药物,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焦虑症状缓解,“呼吸困难”也减少了。
幻觉、妄想需调药
幻觉、妄想是中后期帕金森患者常出现的症状。王丽娟介绍道,帕金森病人的幻觉以鲜活的人物、动物居多,如有的病人对着空气说话,因“看见”角落躲着个人;有的患者莫名做驱逐的动作,说房间有老鼠等等。
“而帕金森病的妄想多跟生活、婚姻有关,如配偶不忠、被子女嫌弃等。王丽娟说,她接诊过一个80多岁的女患者,实际跟丈夫关系很好,但阿婆常给医师、子女写信,总说老伴和保姆总聊天,常开电视给保姆看,自己非常痛苦。“不过,帕金森病患者的妄想多为良性的妄想,且有一定自制力,不同于精神分裂的妄想”。
吃药为主
手术磁疗为辅
除上述症状外,帕金森病人的非运动症状还有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性功能下降、多尿、便秘、反复出汗等。“若出现非运动性症状,要调整药物,有时还要增加精神类药。”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丽敏介绍道,还可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术,控制非运动症状。
药物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针对运动症状的手术安装脑起搏器治疗,以及主要针对非运动症状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术,则是有效补充手段。
较易察觉的运动症状:
颤抖
手指或脚的抖动,以拇指、食指及及脚趾常见,当变换一下姿势或患者刻意控制时消失。
僵硬
初期感到某一侧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
动作缓慢
在早期,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做精细的动作,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根本不能顺利完成。写字、转身、行走也逐渐变得困难。病人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也减少。
医师说:信心与治疗同重
帕金森患者要坚持运动
医学指导: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卓华、谭红愉
近日,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帕金森病与脑起搏器中心”举办第十届帕金森病友联谊会。一些患者表示,不敢吃治疗帕金森病的美多芭,怕吃药会造成易动、突然动不了等问题。对此,广医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谭红愉表示,恰恰相反,及早用药对预防运动症状更为有效,若身体震颤、动作慢影响生活了,就得吃药。
误区:不敢吃药或乱加药
帕金森病人吃药后有几种运动问题:一是易动症;二是有运动波动,即吃药能压制症状,不吃就不行;三是开关现象,就是像被开关遥控般突然动不了。“这些症状确实跟吃药有关,但主要是帕金森病本身导致的,若症状影响生活,要让医师调整药量。”谭红愉说。
生活中,有些患者遇到这种情况常陷入另一个误区——自己调药。“有些患者想舒服一点,一天吃七八次药或加大药量,这会加重多动症状。”广医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卓华表示。
手术安装脑起搏器的适应范围是帕金森病程超过五年、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如果患者已经无法行动,则不适合手术。“有些患者因此而心灰意冷,认为不能手术就没得治了,如今治疗帕金森病的新药非常多,不能手术还能吃药,千万不要丧失治疗信心,这对抗击病魔非常关键。”谭红愉说。
帕金森患者也要坚持运动
帕金森病人在还有行动能力时,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太极拳、游泳、散步等,这对疾病有一定帮助。吴卓华介绍道,国外文献发现,早期帕金森患者若坚持运动,能缓解疾病进程。运动对改善平衡功能最明显,即能维持肌肉、关节的稳定,预防摔倒,对帕金森病患的并发症如骨质疏松大有益处。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