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美容> 健康护肤> 部位保养> 去皱 >概况

四川首例裴氏着色真菌病

发布时间: 2016-07-11 18:14:20      来源:健康族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四川首例裴氏着色真菌病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第2期第33卷病例报告作者:冉玉平王晓霞代亚林王琳杜晓萍彭雪梅张杰周光平单位:冉玉平王晓霞代亚林王琳杜晓萍周光平(61

四川首例裴氏着色真菌病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第2期第33卷病例报告

作者:冉玉平王晓霞代亚林王琳杜晓萍彭雪梅张杰周光平

单位:冉玉平王晓霞代亚林王琳杜晓萍周光平(610041成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张杰(610041成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电镜室);彭雪梅(610041成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法医系电镜室)

患者男,35岁,四川新都县农民,因右内踝及周围皮肤长肉芽肿4年余就诊。患者右内踝皮肤长小结节并逐渐向周围扩大形成肉芽肿,有黄色液体流出伴结痂、疼痛及踝关节活动受限,否认外伤史。体检:右内踝有2.5cm×5.0cm近三角形和2.0cm×4.5cm近菱形暗红色隆起性肉芽肿,表面粗糙不平伴鳞屑及结痂,周围有暗褐色色素沉着(图1)。

图1右内踝暗红色隆起性肉芽肿图2HE染色示皮肤表皮缺损和角化过度.皮下组织增生,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其间见棕色硬壳细胞(×352)图3银染色见黑色硬细胞(×704)图4PAS染色见棕色硬壳细胞(×704)

图5扫描电镜下见喙枝孢型分生孢子梗顶端呈齿状突起(×8000)

取肉芽肿组织经2.5%戊二醛固定后做病理检查:HE染色示皮肤表皮缺损和角化过度,皮下组织增生,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图2);银染色和PAS染色发现黑色和棕色硬壳细胞(图3、4)。透射电镜(JEM-100SX型)下见硬壳细胞断面为类圆形,5μm×6μm,在“细胞壁”结构上镶嵌有数个1μm×2μm的卵圆形结构,电子密度最高,均质一致。组织接种在沙堡培养基中室温培养,第5天长出褐黑色菌落,表面有灰黑色毡样菌丝,中央隆起有折叠,同心圆环,边缘环状,菌落下沉不明显,背面黑色。小培养后观察到枝孢型、喙枝孢型及剑顶型和瓶型产孢;扫描电镜(Amray1000-B型)下见喙枝孢型分生孢子梗顶端呈齿状突起(图5)。菌落在27℃条件下生长最好,37℃也能生长,40℃不能生长。鉴定为裴氏着色真菌(Fonsecaeapedrosoi)。

治疗: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口服,连服7d。同时用10%聚维酮碘溶液(艾利克)局部湿敷每日2次。肉芽肿表面变干燥,部分痂壳脱落,表面及周围炎症反应减轻,继续服药10d后肉芽肿进一步变平,痂壳已大部分脱落。再服3d,同时用小电热毯(彩虹牌)局部加热治疗,每日2次,每次60min。35d后皮损完全变平,肉芽肿消退,仅留淡褐色色素沉着。

讨论本例为四川首例由裴氏着色真菌引起皮肤感染的报道,并首次观察到电子密度很高的卵圆形均一物质嵌入硬壳细胞壁。Hiruma等[1]用一次性化学产热袋局部治疗着色真菌病有效。本例用伊曲康唑效果明显。为减少药量,在病情控制后采用小电热毯局部加热提高了疗效。电热毯包裹于皮损表面,接通电源后最高温度可达到60℃以上,而裴氏着色真菌在39℃以上就不能生长[2],加热除直接抑制菌体生长外,还可激活机体免疫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药物渗透。

志谢本菌种由戴文丽教授和李若瑜教授协助鉴定

参考文献

1.HirumaM,KawadaA,YoshidaM,etal.Hyperthermictreatmentofchromomycosiswithdisposablechemicalpocketwarmers.Mycopathologia.1993,122:107-114.

2.廖万清,吴绍熙,王高松主编.真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330-341.

收稿日期:1999-04-05

(责任编辑:zxwq)

标签阅读: 四川首例裴氏着色真菌病,最新四川首例裴氏着色真菌病,关于四川首例裴氏着色真菌病的资讯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