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饮食> 健康食谱 >概况

不想息肉变癌症,4种食物能不吃就不吃

发布时间: 2023-03-06 16:46:10      来源:互联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对于46岁的夏先生来说,与息肉的“难舍难分”,让他特别烦恼。五年前的时候被检查出胆囊息肉,做了胆囊切除,两年前的时候被检查出大肠息肉,做了肠息肉切除,如今,胃镜检查又发现了胃息肉,

对于46岁的夏先生来说,与息肉的“难舍难分”,让他特别烦恼。五年前的时候被检查出胆囊息肉,做了胆囊切除,两年前的时候被检查出大肠息肉,做了肠息肉切除,如今,胃镜检查又发现了胃息肉,夏先生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自嘲说,真不知道是造了什么孽,长了一身的息肉!

作为消化内科医生,我经常接诊到像夏先生这样的患者,很多人在胃镜检查的时候发现胃息肉,他们在犹豫到底切除还是不切除,也有着共同的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胃息肉究竟会不会癌变?

数据显示,虽然胃息肉的发病率比不上大肠息肉,但是它同样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

虽然肉眼上看上去,胃息肉就是胃息肉,但是在显微镜下观察,胃息肉却有不同的病理类型。

1、炎性息肉,之所以会出现炎性息肉,是因为炎性细胞的浸润导致的胃黏膜纤维组织增生,炎性息肉并不含有腺体的成分,所以它不会癌变。如果说在所有的胃息肉类型里,究竟哪种息肉最安全,那么毫无疑问,就是炎性息肉。

2、增生性息肉,很多人认为增生性息肉癌变的风险很高,这是不正确的,增生性息肉癌变的风险其实很低,但是增生性息肉一般会比炎性息肉个头更大,医学界认为,直径小于2厘米的增生性息肉,你可以观察它,但如果超过2厘米,最好及时切除,原因就是,虽然增生性息肉癌变的风险低,但不代表没有。直径超过2厘米的增生性息肉,癌变的风险会更高。

3、腺瘤性息肉,又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大部分的管状腺瘤直径小于2厘米,表面比较光滑,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看起来皮肤比较好的息肉就是好息肉,说不定它就是画皮一个,说不定恶变的风险更高。绒毛状腺瘤的直径会大一点,常常在2-4厘米,顶部常常有充血和糜烂。至于管状绒毛状囊腺瘤,则是以管状腺瘤为基础,混合了一部分绒毛状腺瘤,它的直径往往超过2厘米。虽然这三种息肉都属于腺瘤性息肉,都存在恶变的风险,但绒毛状腺瘤恶变的风险比管状腺瘤会更高一点。

总的来说,我们在胃镜检查时发现的胃息肉,大部分属于炎性息肉,只有少部分属于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所以,总体而言,胃息肉恶变的风险并不高。

对于夏先生这样的患者,我们在给他建议的时候,不光要看胃镜报告单,还要结合活检报告单。如果为炎性息肉,那么动态观察即可,无需特殊治疗,如果是增生性息肉,小于2厘米,也可以动态观察,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因为有恶变的风险,所以建议切除。

夏先生的息肉属于炎性息肉,而且直径只有8毫米,所以完全可以动态观察。

也有一些患者是因为胃部有明显的不适,到医院检查胃镜发现胃息肉,这时他们会认为,胃息肉就是导致胃部不适的罪魁祸首,如果不切除,那么这些不适都不会好转。

事实上,大多数胃息肉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仅仅只有少数患者会有上腹痛,饱胀等表现,所以切除胃息肉,胃部的不适症状并不一定会有明显好转。

医生,我为什么会得胃息肉?为什么切除了胃息肉,很快又复发了?

到目前为止,胃息肉的确切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但是研究发现,以下因素会增加胃息肉的发生风险,它们分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胃黏膜在长期炎症的刺激下,就会导致息肉的发生。研究发现,很多胃息肉的患者往往都合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甚至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所以在发现胃息肉的时候,我们应该重点检查整个胃,以发现其他疾病的蛛丝马迹。

2、胆汁反流,正常人的胆汁是通过Oddi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的,某些情况下,胆汁会反流到胃里,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色素和胆固醇,它们会中和胃酸,所以胆汁反流会破坏胃内的酸性环境,导致胃息肉更易发生。

3、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滥用现象很严重,质子泵抑制剂的滥用现象其实也很严重,像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都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但是长期服用,导致胃内的酸性环境被破坏,也容易导致胃息肉形成。

除此之外,年龄、饮食、吸烟、遗传和精神心理因素等都与胃息肉的发病有关,很多研究发现,焦虑症或抑郁症人群出现胃息肉的风险也会更高。

由于饮食因素与胃息肉的形成有关,而一部分胃息肉又有恶变的风险,所以要想预防胃息肉的癌变,一定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4种食物能不吃就不吃!

1、辛辣刺激性食物

很多人重口味,特别爱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无辣不欢,但是辛辣刺激性食物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呢?

为了吃辣,有人搬出了一项权威的研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针对中国人发表的一项关于吃辣获益的研究,可能更值得我们参考。此项研究是一项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在该研究中,从5个城市(包括哈尔滨、青岛、苏州、柳州、海口)和5个农村(天水、彭州、留样、辉县、桐乡)招募了约51.2万名参与者,参与者的年龄在30岁到79岁之间。研究结果显示:与从不或很少吃辣的人群相比,偶尔吃辣,每周吃辣1到2天,每周吃辣3到5天,以及每周吃辣6到7天的人群,罹患食管癌的风险分别下降了12%,24%、16%和19%;罹患胃癌的风险下降了3%,5%,8%和11%;结直肠癌的风险分别下降了0%,5%,13%和10%。

但是这样的结果只是提示适度吃辣有益健康,并不意味着辛辣刺激性食物越多越好,辛辣刺激性食物吃太多了,反而会刺激胃,容易诱发胃酸的分泌,时间长了,出现胃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2、高盐食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个人每天的食盐量应该不超过6克,盐吃多了,会升高血压,也会破坏胃内的环境,时间长了,发生胃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很多地区的人喜欢高盐饮食,他们每天进食的盐量甚至超过了12克,长期高盐饮食,很容易诱发胃癌的形成。

3、酒精

很多人喜欢酗酒,但是酒很容易伤胃,韩国 首尔大学 的研究人员在"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Frequent low dose alcohol intake increases gastric cancer risk: the Health Examinees-Gem (HEXA-G) study "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经常饮酒,即使是少量,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与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少量饮酒男性患胃癌的风险高31%。每周饮用五次或更多,使胃癌的风险增加46%。

喝酒之所以会诱发胃癌,是因为长期酗酒会永久性地损害胃粘膜细胞的DNA,乙醛会抑制DNA修复过程。因此,这种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受损DNA的修复过程导致胃癌风险增加。

4、腌制熏制的食物

腌制熏制的食物能不吃尽量不吃,它们对胃真得没有好处,其中一个原因是,腌制熏制的食物里都含有很高的盐,盐摄入增多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另一个原因是腌制熏制食物本身就含有致癌物,长期进食会增加胃息肉和胃癌的发病率。

标签阅读: 不想息肉变癌症 饮食 息肉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