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和普通的胶囊一样大的小药丸吞服下肚可以24小时监测人体消化道各处的温度、压力、酸碱度等数据,并且可以实时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昨天,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仪器系主任颜国正教授主持研制的“人体全消化道微型智能介入式诊查系统”通过了电子信息领域和医学领域的专家鉴定,并将在本市部分医院进行临床试用。
消化道疾病的患者,都有痛苦地接受检查的经历,要么清肠,要么禁食,还要忍受冰冷的仪器置入肠中。“人体全消化道微型智能介入式诊查系统”利用微细加工技术、微传感技术、微机电系统集成技术,根据人体肠道的蠕动规律,在体内对人体消化道压力信号进行采集、预处理和体内发射。
从体内发射出的肠压信号,通过“便携式体外接收和存储装置”,进行接收、预处理、存储,并传送到“体外数据处理站”,实现上述存储数据的后处理,包括数据分析结果的输出等。该系统在患者无痛苦、无创伤、无需清肠及禁食等正常生理状态的情况下,24小时监测人体消化道内生理参数的变化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的过程,了解被测者在各时间段各段消化道的功能情况,为人体消化道病变的诊断、评估提供定量依据。
目前,“人体全消化道微型智能介入式诊查系统”已进行人体临床实验,证明能被正常口服、不影响人体正常消化及运输功能、对人体无毒和无损害、不被胃肠消化液破坏和不受消化道内环境(如:物理、化学、压力、冷热、气体等)的干扰,将在本市部分医院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