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这个术语实际上来自两个日本词汇———“柔”(即ju),它意味着文雅、温柔、柔顺或灵活;而“道”(即do),意味着方式、道路、途径或教导。因此柔道通常也就被译作“一种文雅的方式”。对于柔道这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这样的描述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与其他迅速而熟练地刺和踢的格斗技术不同,柔道中教导的就是“灵活即力量”。
历史
柔道被称为“体术”,后又改称为“柔”,或称“柔术”。此柔术即柔道之母体,是一种徒手格斗的武术。日本《古书记》上记载的“比力”和《日本书记》上记载的“捔力”,被称为是柔道更早一些的名称。
借力少林武术
柔道的历史非常悠久,因此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对柔道的起源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
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们的格斗是用搏击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发展成为现在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
而另一种说法似乎更为大家所接受。相传早在十二世纪以前,中国唐手和手搏,向琉球传至日本。到了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少年时代曾在河南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赟随浙江道奉檄使单凤翔赴日本,成为尾张藩主德川义直的门客。后在江户城南国正寺里,以少林武术教授寺僧。当时正好有武术家福野七郎史卫门、矶贝次郎左卫门、三浦与次右卫门三人借住寺中,也跟着陈氏学习。经他们苦心钻研,深得少林武术的奥妙。后来三人到各地传授,不断研究、提高,致使柔术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并经过民间辗转相传而形成了许多流派和各自的体系,名人辈出。
“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
但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日本正值大动荡时期。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睦仁登上天皇宝座,改号为明治。从此,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模仿西方欧美各国先进的科学文明之风日盛,柔术也因被视为封建之物而遭到人们的摈弃。柔术家受到影响,有的消沉隐居,有的替贵族当卫士,有的做杂耍表演。然而没落武士却依仗柔术,在社会上进行骚扰,欺侮平民,敲诈勒索。当时的柔术成为一些浪士打架殴斗的工具,为社会各界蔑视和厌恶,柔术面临着衰败的境地。
明治十年(1877年),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1860"1938),因幼年时身体孱弱,常受同伴欺凌,遂从健体的愿望出发,立志学习柔术。经过数年努力,对各流派都进行深入研究,不视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嘉纳先生的柔术技艺理论和技术已趋向完善。他以胜负、律己、修身为法规,以修养身心、修养精神为宗旨,亦即养道重于练术。同时也为了区别于以往的柔术,于是采用了直信流派偶尔用过的“柔道”这个名称。
“柔道”战胜“柔术”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间,嘉纳先生移居到东京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内,把专院作为道场(即讲道馆)训练柔道,教授学生,开始了以柔道为中心的训练活动。这个永昌寺也就成了“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的创业地。后来讲道馆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步成为当时日本柔道的训练中心。
但彼时日本的柔术界却对嘉纳传授柔道颇多非议、指责和对抗。他们认为,讲道馆的柔道是欺师灭祖,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东西,在技术上也未必能胜过柔术,因此经常有人到讲道馆寻衅闹事。柔术与柔道成了势不两立的两派,欲与柔道决一高低。明治十九年(1886年)五月,在警察总监通庸的倡议并亲自主持下,举行了柔道与柔术的大决战。这场交战实际上关系到柔道的成败与存亡,引起了国民的极大关注。当时,柔道与柔术双方各出15人进行决战。比赛结果,讲道馆大获全胜,特别是作为征服各派柔术的强手而闻名的西乡四郎和杨心流户冢派柔术高手照岛太郎的决战,以西乡四郎获胜而告终。这样不仅确立了讲道馆柔道在社会上的地位,而且在技艺上也因为以绝对优势压倒柔术,而使柔道声威大震,争取了社会上的支持,统一了柔术界。日本的柔道在警视厅的积极支持下,终于发展成为一种体育运动,走上了兴旺发达之路。
国际柔道联盟至今还在其规章第一条明记:“国际柔道联盟承认由嘉纳治五郎创始的为柔道。”他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公认为“柔道之父”。也正是由于嘉纳先生对柔道运动推展所做的不容忽视的功绩,使得柔道在亚洲和欧美各国蓬勃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
观赛礼仪
以礼开始以礼结束
柔道是一项极为讲求礼节的项目,饱含着东方人的礼节与秩序。但它的礼仪主要是针对运动员的,而作为观众则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礼仪,只要尽情地为场上选手加油和助威就行,并且是越热烈越好。
从一进道馆开始,运动员首先要做的就是怀着无比神圣崇敬的心情给道馆鞠上一躬;等到进入场地(即上垫)之前,还是要先向场地鞠躬;最后是开始比赛或训练时向对手行礼。双方距离4米相对行礼(用立姿礼或坐姿礼),速度约在一次呼吸之间(即4秒钟左右)。结束比赛或训练也同样是三鞠躬。
另外,出入训练场时还应当和训练场内的教练队友行礼。当对方站立时行立姿礼,对方坐时行坐姿礼。在别人面前走过时要点头。训练中,队员受教练指导之前和之后都必须行礼。
总之,在柔道的训练和比赛中,从来都是以礼开始,以礼结束。
名人堂
身体像冰箱的柔道冠军
———山下泰裕(Yasuhiro Yamashita)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柔道赛场上,日本运动员山下泰裕首先在重量级比赛中获得金牌。而后,他又战胜了埃及140公斤的巨人拉什,夺得了奥运会无差别级柔道比赛的冠军,成为了真正的“世界柔道之王”。
山下泰裕肩宽体厚,腰粗膀壮,身体四四方方,很难搬动,也就更难摔倒。因此也就有他的对手戏称,“跟山下泰裕进行比赛,就像与一个电冰箱进行搏斗,所不同的是,这个‘冰箱’上多长了一个脑袋,而且还有着一身精湛的柔术。”
这位身体像电冰箱的柔道冠军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踏上了柔道征程。在初中时,他在全国中学生柔道比赛中,有11场都以一本得分获胜,被称为“柔道怪童”。1973年,山下的父母把他送到东京,让他进入了柔道实力很强的东海大学附属高中。在这里,他遇到了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没有屈服。他以坚定的信心与这些困难格斗。在刻苦训练的磨炼下,山下泰裕的技艺日臻成熟,在全日本高中已无敌手。
1976年,初露锋芒的他考入了东海大学体育系,专攻武道专业,一步步登上了柔道的金字塔的顶端。19岁时的他,就成为了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全国冠军,开始了日本柔道史上的“山下时代”。
1979年,山下泰裕开始参加国际比赛,以绝对优势获得世界柔道锦标赛95公斤以上级冠军;1981年又获95公斤以上级和无差别级两项冠军;1983年第3次蝉联世界冠军,获无差别级冠军。他的路越走越顺,终于在1984年奥运会上成为了真正的“世界柔道之王”。
奥运会后,日本内阁总理亲自授予他日本最高荣誉奖———国民荣誉奖,以表彰他为世界柔道所做出的贡献。
1985年,山下泰裕急流勇退,宣布结束18年的柔道生涯,伟大的“山下时代”从此结束,但他的名字则永留世界柔坛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