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炎性病变过程中最多见的局部特征。宫颈表面呈红色病损,是鳞状上皮脱落,为柱状上皮所代替,上皮下血管显露的结果。糜烂面与周围的正常鳞状上皮有清楚的界限。因非真正糜烂,又称“假性糜烂”.依炎症的程度和柱状上皮生长的速度,宫颈糜烂可表现为3种类型。
1. 单纯型
在炎症初期,糜烂面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平坦,外表光滑。
2. 颗粒型
由于宫颈腺上皮过度增生和间质的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而呈颗粒状。
3. 乳突型
腺上皮及间质增生显著,表面凹凸不平更明显,形成乳突状突起。
临床常根据糜烂面积将其分成轻、中、重度。凡糜烂面积小于子宫颈总面积1/3者为轻度(ⅰ°),占1/3--1/2者为中度(ⅱ°),超过1/2总面积者为重度(ⅲ°)。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子宫颈糜烂的愈合过程。在炎症病变稍减弱的情况下,邻近的鳞状上皮向覆盖糜烂面的柱状上皮下生长,逐渐将腺上皮推移,最后完全由鳞状上皮覆盖而痊愈。这种由鳞状上皮直接替代的情况虽然存在,但间接的替代则更为多见,即在柱状上皮下常存在一行较小的圆形细胞,称基底细胞或储备细胞,在糜烂的愈合过程中这些细胞增生,最后发化成鳞状上皮。糜烂的愈合常呈片块状分布:并因这种新生的鳞状上皮生长于炎性组织的基础上,故表层细胞极易脱落而变薄,稍受刺激即又恢复糜烂。因此,愈合和炎症的扩展交替发生,治疗不彻底,极难痊愈。
上述愈合过程,不仅发生在糜烂表面,隐凹的腺体及增生的腺样间隙所被覆的柱状上皮同样可被复层上皮所替代。这种腺上皮的复层化与表皮化,通常称为“鳞状上皮化生”.化生程度有很大差异,有时腺上皮全部被替代,有时仅腺体的一边或腺体开口处被替代,有的整个腺样结构形成实质性细胞团块位于子宫颈间质之中。由于慢性子宫颈炎的发病率极高,因而在子宫颈活检中,鳞状上皮化生的发现率可高达70--80%左右。鳞状上皮化生是糜烂愈合过程的一种变化,没有形成癌的倾向,并非癌前病变,不应与间变或不典型增生混淆。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