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家里乖得不得了,周末都窝在家里看书,做家务事也跑得飞快,但他一到学校就成了捣蛋鬼,不仅旷课跑到网吧上网,还经常和别的孩子打架,现在已经被学校勒令退学。”成都的周先生近来郁闷坏了,逢人就大倒苦水,因为他实在搞不懂13岁的儿子到底是怎么了。11月4日,周先生夫妇带着儿子来到成都市图书馆,那天下午,这里举办了一场“厌学辍学休学少年父母恳谈会”,主讲人是从安徽省合肥市赶来的。叶小平是一名退休警官,萧芸是原《合肥晚报》热线主持人。过去几年,这对夫妻接触、分析了近3例少年成长紊乱个案,并进行了有效疏导,帮助许多孩子们走出了心灵沼泽。周先生夫妇第一次听这样的讲座,既新鲜又好奇,但听到所有厌学、辍学、休学的错都算在父母身上,他们有点接受不了。听完讲座后,周先生的妻子没有走,她带着儿子周小辉找到叶小平和萧芸,想再问问做母亲的她到底错在哪儿了。一直以来,叶小平、萧芸夫妇认为面对面交流才是拯救厌学儿童的最好方式。为此他们夫妻二人采取了到全国各地巡回宣讲的方式,每到一地,他们都要寻找个案,量身为“问题孩子”制定成长导航措施,并跟踪指导三至五个月,这次与周家的接触是他们在成都介入的第一个案例。为了更详细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叶小平、萧芸夫妇来到了周家,记者也利用这次机会记录了周家每个人的想法和叶小平夫妇的观点。本以为周家一家人会和叶小平、萧芸夫妇坐在一起交流,但儿子周小辉拒绝了。周小辉是一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家里一直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家长反映说,今年以来小辉突然变了,最突出的问题是厌恶学习、沉迷网络和逆反对抗。周小辉:主要想着自己天天被人管着,一天也不舒服,但是要按他们大人的要求去做,我们有一些不愿意干的事情,非要去干。小辉非但没有按照家长意愿努力作个好孩子,反而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不久前,学校给周先生打电话说,小辉已经开始旷课去泡网吧了。小辉沉迷于网络游戏,认为这些能给他带来成就感和独立的人格,而周先生和妻子却认为网络游戏就是洪水猛兽,是造成孩子本质变坏的罪魁祸首,可萧芸却不这样想。萧芸认为,网络游戏有一种超越常规的吸引力,它能掌控心灵,让孩子们脱离现实中的烦躁情绪,并且从中获得一种虚拟的能力和自信。她说网络游戏挡不住,家长唯一的选择,就是当好孩子的导航员和游戏伴侣,否则会适得其反。叶小平、萧芸夫妇认为,周家这个事例比较典型,在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家庭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其症结就在于家长没有用心跟孩子交流。他们建议周先生放下架子,跟孩子成哥们儿,更要制造宽松的环境。不要当孩子数码化成长的绊脚石,更不要在数码化孩子面前当木头人。“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这是叶小平、萧芸夫妇开展全国巡回宣讲,给学生和家长调节矛盾时所要展现的主要观点,为此他们夫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按常规理解,他们应该是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的时候了,那么他们又为什么偏要选择这种方式去实现自己的信念,他们的这种信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叶小平、萧芸夫妇说:错误是成长的代价,是孩子的权利。他们说:13至17岁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犯错误在所难免,如果大人们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孩子们的心理紊乱。对此,叶小平、萧芸夫妇说他们有着切身的体会。叶小平与萧芸结为夫妇之前,俩人都各曾有过一段不成功的婚姻。叶小平和前妻生育了一个的女儿名叫叶枝,今年22岁,如今是苏州大学的本科生。表现一直很优秀的叶枝几乎没有让叶小平操过心,他相信女儿肯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叶小平:可是有一天突然老师打电话,我从来没有接过老师的电话,好孩子嘛,谁打电话,突然接到电话,你赶紧来,你女儿叶枝出问题了。我就赶紧跑去,当时我见的第一眼情节,她已经被同学们从教室里移到了女生宿舍,这是他们叙述的,上课好好的,轰一下倒在地上,别的老师担心她得了疾病,最后别人去扶她,她就装出那种特别恐惧,特别怕,泪流满面,声音都没有了,就手摇,不要别人动,到了寝室以后,同学老师就问她,她说我怕,我恐怖,你们是谁。叶小平把女儿送进医院,医生诊断叶枝患上了抑郁症。拿到诊断书的叶小平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他四处求教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正是在那个时候,叶小平认识了在《合肥晚报》读者服务热线任主持人的萧芸。两个离异的中年人因为孩子问题相识相知相恋,在结识的第一百天办理了结婚登记。结婚后,叶小平决定让女儿见一见这个阿姨。萧芸:见到孩子以后,我觉得这孩子很正常,一点毛病都没有,一点病都没有,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走进了,就像类似这样一类孩子的他们的空间,再逐步走近他们的生活内心。萧芸认为叶枝的情况没有医生诊断的那样严重,她反对动不动就给孩子戴上“抑郁症”这个沉重的帽子。那时候,叶枝由于厌学只好休学在家。萧芸见叶枝文笔不错,鼓励她试着把以前的经历写成小说。经过一些必要指导,叶枝5天写出了以自己青春期的痛苦和困惑为题材的11万字小说《沼泽天使》,几个月后,叶枝一鼓作气,写出了8万字的《好孩子坏孩子》,该小说不仅再版两次,还被台湾书商引到台湾。随着小说的畅销,叶枝的病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成为一名国内小有名气的“8后”作家。有了女儿成功的先例,夫妇俩决定用同样的方法去帮助处于痛苦之中的孩子。“拯救一个遭遇成长紊乱的孩子,需要矫正一对盲目、盲动的父母,把孩子引领到阳光地带,同时也就稳定了一个和谐家庭。”亲身体会和大量接触这方面问题后,叶小平萧芸夫妇俩渐渐形成了这样的理念。于是叶小平提前十多年结束警官生涯,萧芸则辞去了报社工作,夫妻二人决定携手踏上漫漫征途,在全国1个大城市举办3场免费讲座,行程2万公里,去拯救一个个遭遇成长紊乱的孩子。成都是他们计划行程中的第2站。叶小平、萧芸夫妇从今年1月开始百城义讲活动,他们开着借来的越野车从合肥出发,先后到过郑州、合肥、南京、杭州、天津、长沙、深圳、苏州等地,以公益讲座形式,呼吁家长改变对孩子的陈旧观念,帮助遭遇成长紊乱的少年走出困境。叶小平说,整个活动预计要投入6万元,他表示所有费用来自两人的退休金、稿酬以及亲朋好友的资助。叶小平:比如说这一趟,成都之行,钱就供不上了,我们就找到一个老干部,他一直都在关心着我们,也关注着我们,对我们有很大鼓励,我们问他借了三千块钱,用来启程走这一段路。叶小平、萧芸夫妇把积攒起来买房子的钱全拿出来了,而在合肥他们一直还租住在简易房中。他们说,家里的值钱东西都如今搬进了车里。在成都这一站,叶小平、萧芸夫妇有一个日程安排去是成都市52中学与学生座谈。这所学校招收的全是“问题学生”,普通学校“啃不了的硬骨头”都被放到这所学校进行托管和强制教育。学生们听说讲座的题目是“不是孩子的错”,情绪一下子激昂起来,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会场外有一名中年男子趴在窗口也在听讲座,一问是学生家长,他的女儿邹娜上个月刚被送到这里读书。邹娜父亲说,他和妻子文化程度都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感到越来越吃力,为了防止女儿步入歧途,他们无奈把女儿送了过来。记者:你最高能接受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打你孩子行吗?邹娜的父亲:打也可以,不伤着没有事,我是原来已没啥子了,等于送娃娃来的时候,她们老师就说她们这是军训,她说有时间还是要打,我跟老师说,打嘛,没有事。对于刚满14岁的邹娜来说,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接受眼下这个现实吗?邹娜:他们对我还是真的好,都很关心我,但是他们会因为小事就认为全部是我的错,然后呢,啥都总觉得好像我很不对,本来只是一点小事,他们也不应该因为一点小事,就说一些让我很伤心的一句话,晓得吗?邹娜希望尽快改正好自己的缺点,争取还能回到原来就读的学校继续学习。座谈在热烈的气氛下结束了。之后,叶小平、萧芸夫妇又分别与学生们进行了交流。看得出来,学生们很信任这两位大朋友,都愿意把心里话掏出来讲给他们听。最后当问起叶小平、萧芸夫妇这次座谈有什么感受时,他们的情绪有些激动。叶小平:我用一个词吧,我现在刚从现场过来,我感觉到是“关”。“关”是关什么,关孩子的身,有孩子跟他交流的时候就说到,礼拜六,礼拜天回家,礼拜五按时在校门口接送,实在没有接送方法的话,就是由学校老师一起送到家门口,跟家长交接。这是“关身”,我想孩子最大问题在某一晚上的十二点哭了,想找妈妈,“我跟妈妈打一个电话”,我问这可不可能,他说不行,这是规定不允许,那么我想这种关身和心能不能达到我们刚才所说的那种良好的愿望,我想这个结论已经是很明显了。萧芸:刚才我看到现场就是说孩子们都比较紧张,听课,这是一个,可能内心里面有心里压力,人不可以没有压力,但是如果对于少年来讲,压力过度以后,会走向反面,会让他们就是有承受不起,就是说振作不起来,刚才现场提问这是方法,纠缠的是一个坏孩子好孩子,也就是说从心理暗示来讲,这个环境他要做到一种好像是健康的心理,那是很难做到的。离开学校前,记者发现校园宣传栏里贴着这样一首诗: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我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别让我按照你们的模式生活。我需要帮助,但不是包办和代替。为了成长,请原谅我犯的错,请别不问青红皂白,大声训斥、打骂我;我努力和进步时,请别吝惜你们的赞扬。爸爸妈妈,如果我是一支腊梅,请不要让我在夏天开放。如果我是一株小草,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收获丰硕的果实,爸爸妈妈,请让我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吧。《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叶小平、萧芸夫妇最喜欢的一首歌,他们说但愿自己走过的地方就像歌里唱的“风吹绿草遍地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