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乐队汇演为主的各种户外音乐节,全年在申城各个场所此起彼伏上演,但是,昨天由上海音协等在淀山湖森林度假村举办的“森林的呐喊――2013上海流行音乐交流活动”,却受到了本市音乐人们的强烈关注,因为参与这次交流活动的9支乐队,全部来自上海本地,而且,表演的曲目都是自己创作。平时隐而不见的本地乐队难得地集体亮相,既让人领略到了他们的水准和特色,也展示了强大的原创力量。不过,要让“地下乐队”真正成为上海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尚需社会各方出力帮助。
曲风多元印记鲜明
9支参演乐队的生存空间大多在全市的酒吧,其中既有在沪靠音乐谋生居住了10多年的“新上海人”,也有大学时代就一起玩乐队至今不倦不厌的铁哥们,甚至还有异国夫妻档。登上搭建于大草坪的舞台,每支乐队都亮出了具有鲜明独特印记的曲风。Chair乐队刮起的“布鲁斯风”,在自由跌宕的旋律中传递着男人的深沉;Solar乐队充溢着都市气场的“流行风”,让人在喧嚣之中感受到了丝丝温情;蓝色花园乐队的“摇滚风”,热辣粗犷中释放出奔腾的力量;由朝鲜族乐手金永骏领衔的“给”乐队在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的基础上,一曲《男人三十》更是给予观众中式灵魂乐的情感震撼。客串担任主持的乐坛名人“王厂长”王昊告诉记者:“现在上海不少酒吧的表演,就如开演唱会一样,一支乐队有充足的原创实力唱上一个晚上。无论是内涵还是形式,都与以前歌手轮流点唱热门歌曲大不相同。”
坚持理想引领潮流
记者了解到,由于他们很少有机会光鲜地站在舞台上,平时大多奔波于酒吧等场所,因此,经常被人称为“地下乐队”。许多乐队成员的生活状态并不如意,还时常遭遇克扣薪酬、被骗钱财、飞来横祸等不幸,但是,凭着自己的音乐理想,他们甘愿默默无闻地潜心创作和表演。而上海善于吸收各种音乐思潮的人文环境,也吸引了国内外音乐人的目光,一批批志同道合者来沪加入这支队伍,使得本地乐手实力大增,乐队的风格也引领着国内同行多元融合的发展潮流。舞台和观众席里,大家的交流语言既有沪语、普通话,也有英语。而表演者的音乐语言也显得多种多样。原是美术老师的汪文伟尝试吉它与电子乐相结合,新颖独特的表演效果如同是在浩瀚的空间探寻生命的走向,引起观众浮想联翩;曾遭受伤病的乐手周朝坚持不放弃音乐理想,他在吉他演奏中融入了古琴、古筝、琵琶的技巧,精致独到的指法运用和洋溢着“民族风”的音乐特色,让在场的不少音乐人看得惊羡不已,连著名作曲家屠巴海也连称“佩服”。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