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理人编者按】 部分产能少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加大出口、做专业配件、造特种空调,是中小企业继续存活下去的主要方式。
今年,“洗牌年”的说法一直在中国空调业里流传。七月闷热的天气使空调旺季火了一把,但仍然改变不了空调业“灾年”的命运。近日,《粤港信息日报》记者走访了全国空调制造重镇顺德,看看空调洗牌年究竟谁被“洗”掉了,中小空调是否还有生存的空间。 部分产能少的企业将被淘汰 据了解,顺德一些小空调企业今年的确已出现了停产、转产的苗头:有的厂去年销量有几万台,今年销量只是去年的一半;有的厂早早提前放假,意味着空调滞销、库存太多。 顺德大良一家叫松正空调的小厂今年上半年已关闭,北滘也有几家小空调厂关了门,勒流有两三家中小空调厂,已经转做小家电或汽车配件了。 目前,顺德做家用空调的厂家约15家,加上中央空调厂家大概有30家。据悉,除了美的、科龙、华宝、格兰仕等大厂外,其它的空调企业的年产能基本都在30万台以下。 一位顺德的空调配件供应商预言,顺德30多家空调企业,明年将有一半会倒掉。“洗牌今年才刚开始,我们现在做生意也是小心翼翼的,不要跟着‘陪葬’。如果没有上半年的出口订单,今年死掉的空调企业会更多。” “我预言,8-30万台产能的空调企业迟早将会被淘汰”,他说,这些企业维护渠道的成本比较高,自己研发的能力又比较差,难以跟进降价,成了大企业首先攻击的对象。 这些“退市”的中小空调会不会在好光景的年份“卷土重来”呢?他认为,它们一旦退出,重新进入的机会不大,除非一些偶然的机遇又造就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毕竟一个行业频繁进退,是要耗本钱的。 六大因素加速“死亡” 行家分析,今年六大客观因素加速了这些中小空调企业的“死亡”,这“六劫”包括: 首先是sars的冲击。它严重影响了消费信心,干扰了企业的市场拓展,广告投放、工商交流减少,管理有所放松,大活动不敢搞了,这些都造成了今年空调市场的低迷。许多中小空调企业的产品,四五六月都几乎销不出去。 其次,今年的连续高温天气不是很多,而且高温来得较迟,华东部分地区还有洪涝灾害,这些也影响了空调的销售。 第三,原材料涨价。今年年初,钢材、空调压缩机、塑料件等相继升价,雪上加霜。 第四,8月1日开始,中国开始实施3c认证,末获得认证的企业无疑自取灭亡。 第五,行业供大于求,又受到大品牌的挤压。空调一线品牌从新冷冻年度一开始,就把价格强拉下来,造成“水淹七军”之势。 第六,渠道洗牌加快,主流电器零售商纷纷抬高“门槛”,如增收空调维修基金等等。 而从主观看,那些不专业、不善于利用资源的厂家首先被“洗掉”。比如,预计自己可以做到30万台的销量,就按此来投放广告、承诺让利经销商,结果又实现不了,过度透支,反而缩短了自身的“生命”。 拓宽市场仍有生存空间 其实,中小空调企业并不是一片“哀鸣”,也有活得滋润的。记者近日采访了几家仍活得不错的顺德中小空调企业时发现,加大出口、做专业配件、造特种空调,是它们继续存活下来的主要方式。 只拥有一条空调生产线的长菱空调,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生产两器(冷凝器、蒸发器),向美的、科龙、约克、小鸭、志高等企业供货;另一方面,生产空调整机,为意大利、利比亚、保加利亚等的商家做oem,国内主要销往河南省,还尝试做小型家用中央空调(俗称“天花机”)。今年上半年“两器”的销售额就与去年全年相当,达到6000多万元,占全厂销售额的60%。 又如,绅宝空调,它年产空调约6万台,80%以上出口欧洲、中东等地区,而其中超过六成做oem。今年1—6月份它的空调出口量,呈两位数的增长。绅宝的张总解释说,因为中国入世后,中国关税降低,成本优势突显,更多的外商到中国采购,中国成了继日本、韩国之后的又一个空调集散地,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空调需求剧增。 而夏朗空调,年产空调10万台,出口占了60%,今年出口比去年翻了一番。夏朗的黄总说,今后将继续加大出口业务的比重,目标是造出差异化的空调产品,针对市场更加重视产品设计。 中小企业路在何方 这些企业的心得是,空调企业,小规模、没特色的迟早会死掉;小规模、有特色的才能生存下来,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就是生存的资本。 那么,中小空调企业今后的出路在哪里呢?据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是成为出口空调的oem生产商。世界家电制造基地逐步转移到中国,尽管大型的空调企业也在加大出口力度,但是,绅宝的张总认为,“大有大玩,小有小玩”,大厂在海外一般寻找大经销商,而海外的中小代理商则一般找小厂,这就给中小空调企业出口提供了机会。 二是成为专业空调配件供应商。像长菱已成为珠三角空调“两器”的龙头,而且还不断与大厂一起进行个性化产品的研发。长菱的老板蔡佰明直言,大空调厂为了降低成本,需要将项目外包,“我们就是要接下这些项目,因为渠道费用太高了。”而且,绅宝、夏朗也不排斥给大厂做oem整机,“只要有钱赚就行了”。 三是成为特种空调制造商。生存之余,有头脑的中小空调厂也在谋求向特种空调方向发展,如小型家用中央空调、汽车空调等。因为小型家用中央空调不是大批量生产的,而是针对每个家庭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生产与设计;而汽车空调,随着汽车业的迅猛发展需求量也会大增。目前,长菱就在为广州客车厂的车用空调生产特殊的“两器”。 “即使做oem厂,没研发、没质量、价格太高、服务差、制造能力不强,也是没资格的,只有具备了条件的小企业才能被大厂选中”,蔡佰明对前面的路看得十分清楚。 [典型案例]奥克斯为何还有成本优势
于雅楠 空调行业的“洗牌战”正在打响,宁波奥克斯凭着“价格”这把利刃,在竞争极为激烈的空调市场上抢占了很大一片市场份额。据统计,到7月20日止,奥克斯空调2003年的总销量已经突破了200万套,跃居行业前三位。奥克斯走到今天,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什么奥秘,记者日前在对奥克斯公司做了深入而细致的调研之后,发现奥克斯成本控制的秘诀主要有以下几点: 成本核心:90%的零配件自制率 技术和成本,无疑是制造企业竞争力核心的两个部分。对于空调行业而言,技术的趋同性使得成本控制在竞争中的意义更加突出。构成空调的主要配件共有60余种,只要每种成本通过自制比外购低1元,就是60余元,如果产量达到200万套,就是1.2亿元,当然实际数字还远不仅此。 奥克斯是国内唯一一家除压缩机、包装带、铭牌等极少数配套件外,自制率高达90%以上的空调器生产厂。在配套件的供应问题上,其拿自制配件与向外采购进行成本比较,如果自制比外购更划算,则坚决自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除成本更低外,还能防止在旺季生产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被上游厂家“卡脖子”的情况,同时,还可将配件生产纳入企业的质量管理范围,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的可靠性。在自建配件厂方面,前面提到的“比价法”是一种,此外还有“引进法”和“培育法”等。奥克斯凭借三项法则使每一种自制件成本都比外购低。 成本优势:设备国际大采购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奥克斯成本的降低,还得益于它借鉴了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的天天平价模式——国际大采购。在奥克斯,加工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二器自动生产设备是来自日本的;保证镀层10年不脱皮泛锈的瓦格纳喷涂设备是引进自德国的;制造空调塑壳的abs粉料是来自南韩的,机身上的所有接插件是购自美国的。这些设备和原料共有的特点是,品质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好,价格相对最低。尤其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降低,通过国际化采购,奥克斯得以用更低的代价,获得更多的全球资源。 成本关键:没有“包袱” 奥克斯是一家民营企业,机制相当灵活。企业架构非常年轻。奥克斯销售公司老总吴方亮说:“传统老企业除了设备陈旧外,还输在企业包袱沉重。以1.5匹机为例,我们的成本就要比他们便宜200元左右”。2003年是空调行业“洗牌”第一年,有专家预测,至少有150家以上的空调企业已经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在市场竞争如此残酷、各个品牌都在疲于应付“价格战”的今天,没有成本优势对一个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奥克斯的长处,在于依靠各种手段,确立总成本领先的优势。 奥克斯能频频发起价格战并能屡战屡胜,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这些秘诀和经验无疑对整个家电行业的良性发展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珍 王池琦
来源:粤港信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