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新闻> 科研发现 >概况

络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高端论坛

发布时间: 2015-11-26 17:14:24      来源:北京晨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2005年2月26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与以岭医药集团共同举办的《络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高层论坛在北京市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陈可冀教授主持了会议,我市

2005年2月26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与以岭医药集团共同举办的《络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高层论坛在北京市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陈可冀教授主持了会议,我市1000余名医药界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黄一宁教授、第三医院郭静萱教授、上海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河北医科大学吴以岭教授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会上,专家学者就络病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治疗心脑血管病、以及运用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代表药物通心络胶囊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学术研讨。

会议认为,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除了血液粘稠凝聚外,更为重要的是血管自身的病变。过去一个时期,医学界治疗心脑血管病多采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血液的粘稠凝聚,忽视了对动脉血管本身的治疗。络病包括的络脉瘀阻与络脉绌急两大病机中,络脉瘀阻表达了血液的粘稠凝聚、动脉硬化阻塞,络脉绌急表达了血管自身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与会专家指出: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病,不仅要改善血液的粘稠凝聚,更要改善血管自身的内皮功能紊乱,因为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以岭药业研发的络病理论代表药物通心络胶囊,不仅可以降脂抗凝,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溶解血栓,而且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双重作用带来了双重效果,不仅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病,而且可以构筑心脑血管病的防线,将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运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研究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

什么是络病

中医络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一门独特学说,它起源于我国经典医著《黄帝内经》,发展于汉代名医张仲景,形成于清代名医叶天士。近年来,我们对络病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创立络病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从络脉的网络层次、空间位置、运行速度、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辨证治疗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进入了深入探讨,提出络病包括络脉瘀阻与络脉绌急两大病机,络脉瘀阻表达了血液的粘稠凝聚、动脉硬化阻塞,络脉绌急表达了血管自身病变导致的血管痉挛,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液中缩血管活性物质升高,舒血管物质降低。

络病与血瘀证有什么区别

国内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病研究,以血瘀证来解释心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而实际上中医络病和血瘀证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不尽相同的两个病机概念。

血瘀证通常是指因气虚、气滞、寒凝、火热等病因,导致血瘀而血行不畅,包括了新病血瘀和久病血瘀,而络病则是各种原因引起很多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病理状态,包括了络脉瘀阻、络脉绌急及络虚不荣等病理。新病血瘀不在络脉瘀阻的范围内,而久病血瘀入络与络脉瘀阻临床表现基本相同,血瘀证仅仅反映了血液瘀滞、粘稠凝聚、运行不畅的血液病变,但是,不能反映络脉自身的病变,也就是说,血瘀证不能反映血管自身的病变。而络病除了涵盖血液的粘稠凝聚病变以外,还包括了血管自身的病变,即络脉绌急所表达的血管痉挛。在许多情况下心脑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脑血栓的发生是由于血管自身的病变引起的。

络病为什么能反映血管病变

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慢性血管病后期的结果是心脑发生问题,如出现心绞痛、心肌缺血、心梗、脑梗塞等,而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结果,而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调节着动脉壁的平衡,使血液中脂类等物质不能沉积在血管壁上,并且可以抗粘附,正常分泌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是扩血管物质,内皮素使血管收缩,二者维持着血管的收缩平衡,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液中的脂类等物质就要在血管壁沉积,粘附基因也会迁移到血管壁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引起血管不通或通而不畅,并且,一氧化氮分泌降低,内皮素分泌增高,引起血管收缩、痉挛。络脉瘀阻反映了血液的粘稠凝聚,而实验研究证实络脉绌急恰恰反映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引起的血清一氧化氮降低,血浆内皮素增高引起的血管痉挛,这一理论上的创新,较传统认为冠心病、脑血栓为血瘀证更能全面反映冠心病、脑血栓的病理。

运用络病理论研发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现代中药,开创了心脑血管病治疗的新途径我们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血管病变的防治,提出心气虚乏、络脉瘀阻、络脉绌急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病机。研发的现代中药——通心络胶囊益气药与活血化瘀、搜风解痉通络药共用,水蛭、土鳖虫是传统的活血化瘀药,可以疏通络脉瘀阻,降脂抗凝,促进血流,将搜风解痉虫类通络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是通心络胶囊的创造,它们针对络脉绌急的病理,可以维护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冠心病的发病,总以气虚为本,络虚不荣,所以用人参补心气、益气通络。因此,通心络胶囊不仅可以治疗络脉瘀阻,降脂抗凝,而且可以治疗络脉绌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双重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心脑血管病。

通心络胶囊与“络脉瘀阻”相关的实验研究证实,对血流变八项指标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并可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因而确有“活血通络”治疗作用;与“络脉绌急”相关的实验研究证实,可缓解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冠脉痉挛,升高no,降低血管内皮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通心络胶囊可以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解除血管痉挛,可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缩小心肌缺血和心梗范围。

临床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不仅对劳累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有独特效用,心梗后长期应用,还可明显减少心肌梗塞再复发和猝死的发生。

正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多方面的创新,使《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该项殊荣、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成药。高端论坛专家指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在于: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在于: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高脂血症,脂类物质在血管壁沉积;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黄元伟教授等通过喂养高胆固醇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研究表明,通心络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动脉硬化指数,保护血管内皮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罗海明教授等通过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gp2b/3a受体活性影响的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梗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口服通心络胶囊2周时存在较温和的抑制血小板gp2b/3a受体活性的作用,对避免不稳定斑块处血小板的进一步积聚,防止病情恶化与反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冠心病、脑血栓发生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缺血的主要目标。

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院郭静萱教授通过对改善和修复血管内皮为重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能改善细胞外基质的代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生、降低血液中缩血管因子et水平,升高血液中扩血管因子no水平。能够显著改善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全面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有效防止心脏事件发生。北京友谊医院贾真教授等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内皮功能的影响,发现通心络可明显升高血清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血清内皮素,认为其有效缓解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与改善内皮功能,解除冠脉痉挛有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等研究通心络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损害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表明,通心络可预防高胆固醇饮食兔的血管内膜增殖,降低血脂和主动脉组织血管细胞粘附因子的表达,能一定程度改善内皮功能。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曾定尹教授等研究通心络对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保护的实验结果表明,通心络能促进no生成与释放,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而且通心络能抑制内皮素-ⅰ合成释放,从而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同时可使血管组织血管内皮因子表达增强,减轻高血压时内皮功能损伤。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血栓发生的主要原因,血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后的脱落更是心梗、脑梗发生的直接原因。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内科吴宗贵教授等,采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通心络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机制。实验研究表明,通心络可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对于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这也是中药复方成分的优势所在。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

急性心梗、脑梗大血管疏通后微血管已经遭到破坏,如何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保护了微血管,冠心病、脑血栓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教授等通过对通心络胶囊、卡维地络及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血管内皮和微血管功能保护的对比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可明显增高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时的血清no,降低血浆et水平,减少cec计数,减少心肌出血发生率并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其中在增加血清no、减少cec和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方面优于其他药物,说明通心络有可能在ami再灌注治疗时代成为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维护心肌微血管完整性从而保证冠脉再通后实现真正心肌再灌注的特效药物。链接之一:络病分会成立大会暨《络病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

2004年12月1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成立大会暨《络病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会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选举出以吴以岭教授为主任委员的络病分会组成专家,并由中国科技出版社组织举行了《络病学》出版首发式。链接之二:络病学说浅释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经与络在人体就像大的河流与沟渠的关系,络对人体发挥着渗灌濡养作用,它不仅具有现代医学微血管的作用,而且还涵盖了部分神经内分泌、免疫机能。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之中的病理状态,通络可以提高疑难性疾病的治疗效果。链接之三:络病理论指导临床疾病治疗的价值

吴以岭教授始自80年代进行络病理论研究,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课题,积二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写就160万字的《络病学》专著,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清代叶天士络病理论实践的“三个里程碑”,梳理发展沿革脉络,挖掘其学术内涵,创造性地提出了络病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从络脉的网络层次、空间位置、运行时速与常度、生理功能等方面深入研究络病的发病、病理、辩证、治疗,在国内首次建立“络病证治”系统,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新概念。在吴以岭教授的带领下,运用络病理论指导现代疑难病治疗取得突出成效,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研制出络病理论指导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流感的连花清瘟胶囊、肿瘤放化疗辅助药、增效减毒的养正消积胶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肌灵片,充分证明了络病理论指导临床疾病治疗的价值。链接之四:中华中医药学会对以吴以岭教授为首进行的络病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在大量调研、充分征询国内有关中西医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国家民政部、中国科协批准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这是国内第一个为专门研究络病成立的专业学术机构。该会委员由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生物、数学、物理等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它的建立可以使络病理论的研究走向系统、规范、科学、微观,进一步阐明络病的本质以及通络药物的药效活性和机理,推动络病学学科的建立,提高现代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

(责任编辑:zxwq)

标签阅读: 研究 络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高端论坛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