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壮志不言愁,但有些人从小就意志消沉,终日长嗟短叹,甚至以泪洗面。广州脑科专家指出,这很可能是罹患一种叫做“恶劣心境”的精神障碍,一般从儿童期或青春期开始发病,持续时间可达几十年,接受治疗后可以暂时展露欢颜。
病例:心境障碍拖了22年才就诊
李先生活了39岁,却有22年的人生在情绪低落中度过。当年得了一场红眼病之后,他开始出现头昏、头胀、视物模糊等不适,思维与反应逐渐变得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做事情力不从心。他觉得自己的情绪逐渐低落,兴趣明显减少,晚上难以入睡,睡着也睡不好。他还经常感到胃胀,按照胃病治了好久也没见好。消沉了许多年之后,李先生终于到医院看病,被诊断为“恶劣心境”。经过药物和心理治疗之后,他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也不抱怨胃不舒服了。
危险:恶劣心境遇到挫折容易自杀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影响人的整体心理状态和精神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心境状态有时“称心如意”,有时“郁闷烦恼”,这些波动都是正常现象。但一郁闷就几年乃至十几年,就不正常了,有可能是医学上所说的“恶劣心境”。很多人认为这是性格使然,所以没有去就诊,事实上,过去这种病的确曾被称为“抑郁性人格”。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主任王德民介绍说,恶劣心境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精神障碍,论严重程度比不上重性抑郁症,但患者的轻度抑郁可持续2年以上,多在儿童期或青春期起病。这种患者长期感到忧愁,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丧失了兴趣,有的人终日以泪洗面,注意力和决断力下降,充满负罪感、无助感或绝望感,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他们常伴有焦虑和睡眠障碍,在发病前往往会有躯体的不适,检查后却未见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恶劣心境的人群发病率为1.5%,女性比男性略高。还有研究指出,恶劣心境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的风险较高,10年内有95%的人会发作一次。
恶劣心境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功能只受到轻度影响,表现在工作能力与质量有所下降,回避与别人的交往,但不容易被家人和同事发觉。王德民提醒,这类患者一旦遇到家庭、工作中的挫折,就容易产生消极自杀的想法,一时调整不过来就有很高的自杀危险。
在治疗上,王德民认为抗抑郁药物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对大多数人的恶劣心境效果很好,但“治标不治本”,建议在一次规范治疗之后长期巩固,坚持在3~5年内到医院复诊,让医生调整药物。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