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华健康导读:秋日午后,暖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40平方米的房间,一名齐耳短发、身着校服的小女孩正收拾餐桌。写字台前,两个十六七岁的男孩摆弄着电脑。厨房里,47岁的“爱心妈妈”张莲云一边刷洗碗筷,一边与记者聊天。
张莲云是一名下岗工人,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一处廉租房内。从2006年起,在这间面积虽小但温馨整洁的房屋里,张莲云先后无偿帮助了20多名“问题孩子”,邻里街坊都叫她“爱心妈妈”。记者见到的3个孩子就得到过张莲云的帮助。
交谈中,由于担心伤害孩子自尊,张莲云把记者叫到屋外。原来,这两个正在屋内玩电脑的男孩均来自单亲家庭,2006年,他们因打架、盗窃而进入“少管所”接受教育、改造。
2006年,张莲云创办了“爱心妈妈之家”,开始帮助“问题孩子”,并常去“少管所”与孩子们谈心。当她得知这两个即将重返校园的男孩子心理负担重、情绪波动大,就在与孩子家长签订帮教协议后,把他们接回自己家住了两个月,用心灵的交流和无私的母爱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孩子们这几年进步很大,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做人方面也很让我放心。”张莲云觉得,她帮助过的多数孩子都比同龄人懂得关心他人,这令她十分欣慰。
当记者问张莲云创办“爱心妈妈之家”的原因时,她不禁回忆起2006年夏天的一期电视节目:呼和浩特“少管所”一个12岁的孩子被母亲遗弃后触犯了法律,当他即将重回社会时,却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我们身上有污点,没有人愿意接纳我们。”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张莲云的心。她的父亲和叔叔都是伤残军人,享受特殊津贴,并得到社会的诸多帮助。“大家这么关照我们,我也想把爱心回报给社会。”张莲云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尽己所能帮助失足青少年面对新生活。
从那时起,她每年定期去“少管所”看望孩子们,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并帮助重新回到社会的青少年解决住宿、户口和找工作等问题。
在与“少管所”的孩子谈心时,张莲云发现很多人都没有完整的家庭。“‘问题孩子’的病根儿就在他们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她说。
在张莲云的努力下,呼和浩特市“爱心妈妈之家”于2010年8月挂牌成立,城乡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问题孩子”也被纳入了张莲云的帮教对象范围。
11岁的强强就是让她最费心也最欣慰的单亲家庭“问题孩子”。
强强有轻微智障,不识字,从未上过学,常年与年迈的爷爷沿街乞讨,还曾因偷自行车而遭人毒打。9个月前,几位好心人把他送到了“爱心妈妈之家”。
张莲云第一次见到衣衫破旧、满脸泥灰的强强时,落下了辛酸的泪水。她给孩子洗了澡,换上新衣服后,并没有刻意给予强强更多特殊照顾,而是让他逐渐融入“爱心妈妈之家”的其他孩子中。
“强强并不笨,他学着哥哥姐姐的样子叠被子、擦桌子,很懂事。”张莲云说,最让她高兴的是强强已经能背40多首儿歌了。
这9个月中,张莲云几乎每天早上都在教强强识字、读书。无论在洗漱、做饭,还是在吃饭、做游戏时,张莲云总拿着《中华是我家》儿歌集锦,她读两句,让强强学两句,并且不断重复,等强强背熟了再学习下面两句。
孩子学得不耐烦了,张莲云就给孩子唱歌、跳舞,把孩子逗乐了,再抓紧时间教两句儿歌。面对孩子们,张莲云再困、再累,也依然保持着慈祥的笑容。
“这些孩子的童年都很不幸,我得给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才能把孩子的心暖过来。”张莲云说。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