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术用于治疗慢性胰腺炎,阻止慢性胰腺炎向胰腺癌转化。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春友、吴河水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洪池、孙备教授共同领衔完成的胰腺重大疾病多学科诊疗体系的建立及关键治疗措施的创新和应用项目,日前获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据了解,我国胰腺重大疾病年新增病例数超过40万,且发病率逐年上升。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死亡率高。慢性胰腺炎临床诊治极为困难,并且属于癌前病变,一旦恶变为胰腺癌,治疗效果极差。
围绕这些难题,该项目组对10多年来1.2万余例胰腺重症疾病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建立了胰腺重症疾病的多学科诊疗体系,在国内率先提出SAP可分为一般型SAP与特重型SAP,并针对特重型SAP制订细化诊疗方案。同时,项目组首次提出SAP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分型方法并指导手术,将ACS手术死亡率由52%降至12%;制定了首个SAP手术量化评估方法,将SAP手术死亡率降至6.2%。上述措施使SAP总体死亡率由项目实施前的14.4%降至6%,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慢性胰腺炎恶变为胰腺癌的风险高达7.8%,项目组建立了多中心慢性胰腺炎随访及早期预警数据库,随访慢性胰腺炎患者5224人,发现癌变患者177人。对未发生恶变患者,实施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术558例,随访期间未发现癌变患者。
胆管疾病与胰腺炎成“姐妹病”
提到胆结石,许多人都不陌生,可你知道吗?其实胆结石也分两类,一类是胆管里的结石,另一类则是胆囊里的结石。
我们平时所熟悉的,经常需要腹腔镜摘除胆囊治疗的,其实是胆囊里的结石。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胆管里的结石其实也不少见。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胆管疾病在威胁国人健康;更可怕的是,它们还喜欢和胰腺炎结成“姐妹病”组合,一旦联袂出击,临床急诊死亡率甚至高达70%。
胆管疾病与胰腺炎
一对狼狈为奸的“搭档”
一般市民熟悉的都是胆囊结石,但胆总管结石也越来越高发。虽然近年来,随着国人饮食模式改变,胆囊结石越来越常见,胆总管结石仍然是一类常见的胆管疾病,而且治疗起来比一般胆囊结石还更复杂。
除了胆总管结石,威胁中国人健康的胆管疾病还有不少,另一个常见的就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但对于医生来说,最担心的其实是这些“胆管疾病”与胰腺疾病勾搭起来,因为它们可能会招来一个非常凶悍的“杀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自然是由于胆道疾病所导致的胰腺炎,在中国的胰腺炎患者里,这种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约占60%左右;而过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急诊死亡率可以达到60-70%!不可谓不凶悍。
除了疾病本身高死亡率的威胁外,这个毛病还尤其的痛苦。由于胰腺炎的特殊性,患者发病后需要首先考虑保守治疗,给予抗炎、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实在不能保守治疗的患者才考虑手术干预,但是一旦手术干预,患者的病程就会延长,住院时间也会延长,即便被抢救回来,也可能会经历多次手术的痛苦。
为什么中国人胆管疾病特别多见?又为什么这个疾病爱和胰腺炎狼狈为奸呢?这也是有原因的。
就说对结石的研究吧,医学界认为,胆囊结石的形成与高脂饮食关系密切,所以在欧美多见,在中国也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而胆总管结石则多与感染有关,和人种差异也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不过,胆管发生问题后,就很容易“殃及池鱼”。这其中,属胰腺和它挨得最近,两个器官的“出口”就在一处,所以胆管一旦“告急”,胰腺就容易跟着“凑热闹”,一来二去,麻烦就大了。
预防从管好嘴开始
要预防这样的疾病,当然还是得从日常生活做起,尤其是要健康饮食。比如一日三餐要规律,不能太过油腻,这样可以避免因胆汁成分变化导致结石更易形成;还得注意控制饮酒,要知道饮酒多的人,十二指肠乳头往往处于水肿状态,自己就把“通道”给逼仄了,胆管自然容易出问题,胰腺也跟着遭殃。所以每逢佳节,总是这些疾病好发的时刻;而要预防、管理这些疾病,就得管好这张嘴。归根到底,这些消化系统的疾病,和“吃喝”都脱不了关系。
此外,有些高危人群在必要时,医生会让他们服用一些利胆药,促进胆汁的排泄,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当然,这些就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了。
治疗从开刀手术到接近“无创”
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那也是从外科手术到内镜手术,从开放型创伤到接近无创,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最初,这类治疗需要外科手术,大家都知道,这样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更痛苦,恢复也慢。
后来,随着微创技术发展,我们有了腹腔镜技术,医生只要在患者肚子上打几个洞,就能在腔镜下手术了。这样手术创伤当然小了很多,可新的问题很快又来了。
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需要在身体内放置一根引流管,然后拖到体外,很不方便;这根引流管还要跟着患者2-3周,那就更不舒服了。此外,腹腔镜手术虽然能治疗一部分问题,却无法解决患者的胆管狭窄问题,甚至有时候引流管本身就会造成胆道畸形,使得胆道再狭窄、结石复发的风险都随之升高。
于是,现在又有了更“微创”的技术:ERCP。这其实就是把十二指肠镜——一种较腹腔镜更软的内镜,通过人体本身就有的入口——口腔进入,然后经由天然的消化道通道,将内镜送到十二指肠降部,即胆胰管的开口十二指肠乳头部,然后在内镜下完成十二指肠乳头的插管、切开、取石、放置支架等一系列治疗工作。这样,患者连肚子上的几个小孔都不用打了,几乎接近于无创。
对于合并有良恶性狭窄的患者,还可以通过放置胆道塑料或金属支架来治疗狭窄,所以患者创伤小、恢复快,预后也更好。虽然这一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水平要求更高,但能让患者获益更多,目前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建议对于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最好48小时内到医院接受ERCP手术,并且越早越好。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