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个重疾救助资源手册——《广爱基金重疾防治白皮书》昨日出炉。这份由广州日报策划,由广州日报社、广州市慈善会、时代地产公益基金会携手推出的手册,总结梳理了现有的医保政策,并搜集汇总目前已知的重疾救助渠道及资源,希望集媒体、企业和公益组织三方之合力,帮助更多的重疾患者增强自救能力。
对于许多身患重病、求助无门的患者来说,这份“白皮书”可以给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引,可谓是一把打开生命希望之门的金钥匙。这些年来,随着财政对医疗投入的增加,医保的覆盖面和保障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慈善公益组织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大病救助工作中,但是,因为信息的分散与不对称,加之求助手段相对单一,导致大病救助的效果并未达到最优化。
一方面,不少重疾患者并不了解有哪些国家政策和救助渠道,往往只知道求助于媒体。而媒体呼吁的效果虽然不错,但是,毕竟资源有限,能获助的只是少数幸运儿。就拿广州日报广爱基金来说,从2012年4月成立至今,向基金递交的求助信息个案超过万例,但依然杯水车薪,仅能帮助200余位患者。有的患者实在走投无路,为引起媒体注意,甚至不惜使用极端方式,令人唏嘘。而另一方面,目前许多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的救助项目,为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撑起了应对大病突袭的“保护伞”,已成为国家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重要补充,但是,因为信息渠道不畅通,各自为政,与医院、媒体的联系也不够,导致他们无法获得比较全面的亟需救助者的资料,救助精准度不够,效率不高,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出现“贫富不均”的现象,有的受助人在媒体报道下多方获助,捐款资金远远超出正常需求,但同病房的相同病患,却因为定向捐助的原因,无法获助。
广爱基金的这份白皮书,可以说是为患者提供了一份“救命地图”,让他们可以按图索骥,寻求支援。这种信息更多是单向的,只是迈出了整合信息资源的第一步,下一步,还需要推动重疾救助资源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架起一座医院、求助患者与社会保障政策、慈善资源之间双向交流的桥梁,让慈善机构、爱心企业也能够更方便地找到他们的爱心对象,合理分配各种救助资源,实现资源利用与救助效果的更优化,提升整个社会的慈善救助效率。
另外,重疾患者的救助是个一揽子工程,除了治疗费用这个关键环节外,还涉及心理辅导、信息传达、护理服务等等。而目前的国家大病医疗保险,只涉资金,公益慈善项目也更多是一次性的资金救助,救助手段相对单一,非资金需求被掩盖,许多后续服务跟不上。曾经发生过接受社会捐助治好了病却因为心理干预缺失而放弃生命的案例。
要解决这些问题,同样也需要一个公开、统一的信息平台,合理分配资源。不同的专业组织就可以在救助对象的不同需求阶段进行有效衔接,实现救助事前、事中、事后救助的分工与接力。有的提供事前的政策指引,有的提供治疗中的护理,有的进行病人甚至家人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重建应对风险与生活的信心与能力,让更多的人能够发挥作用,加入到“帮助更多人”的行列中。此为重疾患者之福,也是社会之幸。评论员谭敏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