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每天有7.5个户籍居民被确诊为大肠癌,大肠癌已成为广州居民第二杀手。记者昨天从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了解到,从2015年起广州将对50-74岁常住人口开展大肠癌筛查,在2015年度重点筛查65-74岁常住人口,而在2016-2017年度重点筛查50-64岁常住人口。筛查以大肠癌风险评估问卷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结合的初筛,初筛阳性人群再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确诊。
每天有7.5个户籍居民被确诊大肠癌
“你是否经常便秘?腹泻?曾经有过黏液血便?你的一级亲属中是否有大肠癌患者?还是你本身有过癌史?过去的20年是否有过重大的精神创伤?如果有,那么请注意了,也许大肠癌正悄悄地逼近你,而你却毫不知情。”这是此次筛查工作的宣传语。
据广州市疾控中心透露,广州市是全国大肠癌的高发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广州市肿瘤监测资料显示,广州市大肠癌粗发病率已达34/10万,十年间发病率上升了50%,每年的增幅为3.63%,而排位也超过肝癌排在恶性肿瘤第二位,成为广州市居民癌症第二号杀手。每天,广州市有7.5个户籍居民被确诊为大肠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临床发现多是中晚期占到90%以上
专家指出:“大肠癌早期常常无症状,临床发现的大肠癌患者,约有6%为早期,50%为中期,44%为晚期。而中晚期治疗效果差,生存率低,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68%,而有远处转移者仅为10%,而早期大肠癌生存率可达90%以上。”尽管目前治疗方法在进步,却仍有40%-50%的患者从无症状的大肠癌恶化为转移性大肠癌,最终致命。
筛查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76%-90%
大肠癌被认为是全身各系统中最可预防的肿瘤之一。大肠癌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除1%~5%的大肠癌为遗传性恶性肿瘤外,其余大部分为散发性,机会因素和环境因素至少可以解释70%的散发性大肠癌。散发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多遵循腺瘤-癌的演变顺序,由腺瘤发展为大肠癌平均需7—15年,为大肠癌的发现和治疗提供了契机。大量研究显示,通过大肠癌筛查,将可能转化为肠癌的腺瘤切除,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76%-90%。
越秀区大肠癌筛查试点效果明显
从2011年在越秀区试点的“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覆盖人群为40-74岁广州市常住人口(包括本市户籍或本市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全市已累计为6.5万符合条件的居民免费提供大肠癌筛查服务,共发现大肠癌高危对象5321人,其中有2818人接受肠镜检查,共检出大肠癌21例,其中早、中、晚期分别占62%、28%、10%,癌前病变(腺瘤)364例,以及息肉等病变共807例,早期诊断(早期癌症和癌前病变)率达97%,从而在远期有效地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2015年全市启动大肠癌筛查工作
预计2015年广州市政府会对全广州市50-74岁常住人口开展筛查。初步安排为:2015年度重点筛查65-74岁常住人口,预计可为9.8万人筛查;2016-2017年度重点筛查50-64岁常住人口,预计可以为12.8万人筛查。筛查方案:大肠癌风险评估问卷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结合的初筛,初筛阳性人群再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确诊。
煎炸熏烤腌五种食物少吃
有专家认为,“大肠癌的预防靠筛查,也要自身的积极预防。”大肠癌作为一种消化道疾病,其发病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或者煎、炸、熏、烤、腌制等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致癌物的食物,加上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运动减少,都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所以,专家们建议1.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煎、炸、熏、烤、腌制等食物。2.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杂粮等。3.多运动,保持每日大约20~30分钟的中度日常运动。4.补充充足的水分,建议晨起喝一大杯开水。5.如果有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早检查治疗,及时摘除良性腺瘤和肠息肉。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定时筛查,有状况及时就医,提高对大肠癌的警惕,将大肠癌扼杀于萌芽之中。
高危标准
(符合以下1-4项任意一项或以上)
●一级亲属患肠癌史
●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
●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腹泻史、慢性便秘史、黏液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不良生活事件史
●任一次粪便潜血检查阳性者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