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就是单纯的书店,近年来,许多实体书店发生了变化:不止颜值提高,还渐渐变成一个“复合型”的文化空间,有各种文化活动,也提供咖啡或简餐,吸引了相当一大批读者,有的店甚至成了必去的打卡地。
对此,有人说,卖咖啡的实体书店变了味;也有人说,实体书店难以靠价格折扣吸引读者,这种经营方式只是为了自身生存,多元化的文化空间也更符合读者需求。那么融合了咖啡、简餐以及文创周边等内容的“业态”,能让实体书店更好生存下去吗?
那些像“文化空间”的实体书店
刘茜是一位2岁女孩的妈妈,平时的一大爱好是逛书店。她很喜欢在书店看书的感觉,觉得阅读会比较有质感。遇到喜欢的图书类型,往往会拿起样书翻一翻。
只不过,最近几年,刘茜已经很少直接在实体书买书,而是更多选择网购。原因很简单,实体书店的图书没什么折扣,即使有活动,折扣力度也不太大,总得算起来,比网店贵。
去年元旦的时候,某电商平台折扣力度很大,“满两百返一百”,刘茜毫不犹豫买了两套《小公主成长记》,一套囤货,一套送朋友。
“逛完实体书店再去网店消费,对读者来说很自然。”刘茜还发现,近年来实体书店渐渐地出现了许多变化,以前就是单纯地卖书,现在许多店则卖起了文创,有些还供应咖啡或简餐。
她觉得,再加上店内时不时还会举办一些讲座活动,“现在的书店,更像是一个文化空间”。
复合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如刘茜所说,许多实体书店的颜值和功能都在逐渐发生改变,除了常见的书架外,“通天书墙”,回旋楼梯……与不断丰富的文化沙龙一起,吸引读者的目光。
“现在的书店,都是往复合化、综合化发展。”言几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捷说,这个变化几乎是必然的,因为单纯卖书,可能没办法在线下实体商业中生存,“这不是书店独有的,而是很多行业的趋势”。
实体书店的这种“混合型业态”并不是刚出现的现象。简单说,就是融合了餐饮咖啡、文化沙龙等,通过创意设计、文创周边等方法打造有特色的阅读空间。实体书店在前些年一度经历“寒冬”,在一些人看来,这是增加书店人气的一个有效手段。
“只看零售的话,线上肯定具备优势。”但捷分析,实体书店需要考虑各类成本,书是定价产品,打折越多利润越少,实体店的优势在于提供具体的服务和体验。
他认为,现在的消费者更能接受这种复合化空间,“大家希望能在线下的实体空间或者线下书店享受到更多的服务,这是整个商业的一个趋势,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复合型业态”带来了什么?
上述“混合型业态”,真能给实体书店带来利好吗?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一位书店经营者表示,在一些投资人看来,开实体书店等于开免税的咖啡店、饭馆,且实体书店规模越大、装修越漂亮,减免房租就越多,得到的补贴也越多。
书店开得红红火火,但销售额却似乎不尽如人意。今年年初发布的《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上升11.3%,网店销售额的增速是24.7%,但实体店销售额同比下降6.69%。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冯小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对实体书店的红火需要保持清醒,看到读者去书店的目的,“现在很多书店兼有文化空间、阅读空间的性质,读者去了是买书还是仅仅消磨时间?”
“现在,我们言几又书籍所占销售比为40%左右,剩余的是其他业态。”虽然书籍销售额明显比不过其他类型收入,但捷却说,书籍的销售总量一直在上涨,只是所占比例下降了,“对比图书2018年和2012年的数据,实际至少上涨了十倍”。
实体书店如何更好生存下去?
不过,对实体书店的“复合型”发展,有人并不看好,认为这是把好好的书店变成了“咖啡馆”、“文创店”或者文化活动空间,失去了书店本来的味道。
“有时候卖书是个亏本生意。”对上述观点,刘茜持反对态度。在她看来,仅凭价格折扣,书店明显竞争力比不上网店,卖咖啡或者简餐没问题,“书店也要养活自己。”
那么,实体书店究竟应该如何向前发展?舒炜认为,书店是传播思想、文化知识的场所,也给爱书人提供一个分享感悟的空间,这才是它存在意义和职责所在。
“近来许多书店靠高颜值、卖文创、咖啡点心等吸引读者,确实可能在短时间内知名度暴涨,但并非长久之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舒炜则明确表示,“书店的核心是好书。”
但捷则一直看好实体书店的发展。他也不认为开了咖啡馆,就意味着书店变味了。但捷说,2012年前后,曾有说法认为实体书店会在几年后消失掉,但事实上,实体书店却在迎来了新的发展,“毫无疑问,它们会长期存在。当然,也要经过提升调整,变成复合化、多样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