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意识对于年轻人来说,需要看个人的看法,还有实际的收入问题,因为现代化的年轻人压力还是很大的。年轻人每月存1339是怎么回事?年轻人每月存1339具体什么情况?平均每月储蓄1339元!中国人不爱存钱了吗?
近日,一则年轻人平均每月存1339元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 年轻人平均每月存1339元 据了解,这一数据来自于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之前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18-34岁的年轻人月平均储蓄1339元。
近日,一则“年轻人平均每月存1339元”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
年轻人平均每月存1339元
据了解,这一数据来自于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之前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18-34岁的年轻人月平均储蓄1339元。
对此,部分网友表示“不是不存钱,是没钱”;一些网友则认为“存钱的速度比不上贬值的速度,还是不要存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初央行发布的另一组数据也一度引发市场热议。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增长近两成;今年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797.43亿元,是9年前的近10倍。
当被问到对消费和储蓄的态度时,虽然大部分人对于“今天有钱今天花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持“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观点,但是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对延迟消费的偏好略有下降,整体上选择“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比例降低了0.37个百分点。
所谓延迟消费,就是把自己的部分财物存储起来,然后安排在未来多个时间点进行消费。消费者对延迟消费的偏好略有下降,意味着一部分人不再存钱,而是把钱即时花掉。
年轻人为啥不爱存钱了?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爱存钱了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解释称,‘95后’和‘00后’生长于富裕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他们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延迟消费偏好下降是符合逻辑的。随着更多孩子长大,今后这一现象会进一步增多。
同时,他还指出,房价多年上涨、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养老与医疗等刚性支出增加,也是近年来延迟消费偏好下降、居民储蓄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王军认为,延迟消费偏好下降与储蓄率降低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因为追求美好生活必然导致即期消费动力提升、储蓄率降低。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贸易系教授杨军也认为,目前中国新生代消费者逐渐成为劳动市场主体,更强调个体当前的生活质量。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减税降费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未来的就业、教育和健康医疗等不确定性降低,人们整体消费能力提升。
不爱存钱是大趋势?
从整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储蓄率与历史峰值相比有所下降,甚至有观点认为我国储蓄率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尤其居民更是“囊中羞涩”。但从官方数据来看,情况则不然。
首先,我国存款增速仍然较高。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居民部门新增存款规模创下近几年来新高。一季度住户存款余额为77.6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3.1%。
其次,储蓄率方面,虽然储蓄率与历史峰值相比有所下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为47.0%,远高于世界平均储蓄率的 26.5%,也高于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指出,我国储蓄率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勤俭持家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房地产投资的大部分都计入了居民储蓄。而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下滑,主要与人口结构变化、经济结构转型有关。
资向消费转型,投资需求走弱将导致国民总储蓄率逐渐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总需求趋于走弱,有些类似于日本上世纪 90 年代的情景,国民储蓄率将逐渐下降。
考虑到我国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西部地区具有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发展空间,国民储蓄率下降幅度不会像日本那么大。因此,预计2020年左右我国国民储蓄率将下降到45%左右,2030年将降至 35%左右。
储蓄率下滑对经济有何影响?
至于储蓄率下滑对经济的影响,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长期以来,投资都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储蓄率的回落不允许投资增速再像以前一样维持在较高水平,我国必然要从投资拉动经济向消费创新拉动经济转型。此外,储蓄率的下降背后反映的是人口结构问题,未来我国住房的实际有效需求将逐步减弱,全国房价大规模上涨的局面难以再现。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此前表示,储蓄率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内需增强;但也需要关注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消费信贷发展较快,会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不仅是一种经济、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人口现象,可能会带来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