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是国内首个以炎症性肠病为主题的中医科普栏目,寓意为“肠炎道”;“常言道”的创作团队是以陈延教授为主体的广东省中医院炎症性肠病慢病管理团队,陈延教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骨干,强调中医科普的专业性是他的风格,所以本栏目也可理解为“肠延道”;本栏目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行文风格,为炎症性肠病患者选择中医方案出谋划策。
随着益生菌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其对健康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拉肚子或者便秘等情况,有时也会自己去药店买些益生菌来吃,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症状。除了益生菌外,我们还经常会听到另一个相近的名词:益生元。益生菌和益生元究竟是什么?对人体健康发挥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益生菌与益生元。
01
益生菌和益生元有什么区别?
益生菌是人体内有益菌的总称,根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益生菌是指当摄入充足的数量时,能对人体产生健康益处的活的微生物。
益生元是一类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能被特定微生物(如肠道中的有益菌)选择性利用的食物成分,从而起到给人体带来健康益处的作用,是一种膳食补充剂。(《益生元与健康专家共识(概要)》)
简单来说,益生菌就是有益的细菌,它能够直接发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而益生元本身并没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它相当于益生菌的食物,它是通过促进益生菌生长和活性,再通过其促进的益生菌来发挥作用的。
02
益生菌与益生元在人体健康中发挥什么作用?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益生菌本身就是身体菌群的一部分,如果这一部分的比例出现下降,就会出现肠道内的菌群失调,从而产生临床症状,这个时候补充相关的益生菌,就可以快速提高益生菌的比例,从而使肠道内菌群快速恢复平衡,尽快缓解因肠道菌群失调而出现的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消化道是人体与外界接触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最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袭击的场所,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肠道菌群会出现失调,此外,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肠道内正常菌群也会受到影响,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此时适当补充益生菌可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快速起效是益生菌的优势,但使用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益生菌分为乳酸杆菌类、双歧杆菌类、其他革兰氏阳性菌类及酵母类四类,每一类下面又分为很多具体的菌种。
虽然医生知道患者的不适感是由于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但目前的检查手段无法明确人体内缺少了具体那种益生菌,所以就会出现病人吃了这种益生菌有效,吃了那种益生菌无效的情况。其实,这并不是药物的问题,而是补充的种类与缺少的种类不匹配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益生菌的药物大多数会选择多种类益生菌联合的方式制备(如三联益生菌、四联益生菌等),以便增加其覆盖率,尽可能的解决种类不匹配的情况,但目前还无法做到覆盖全部的益生菌。所以,如果明确是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下,使用一种益生菌药物无效时,可以尝试更换其他不同菌属的益生菌(具体含什么菌属在药物说明书中都有提示),也可能会有效。另外一个问题,只有活菌才能发挥作用,而服用药物进入体内的益生菌是有一定的存活时间的,过了存活时间,就无法发挥疗效了,一些慢性腹泻或者慢性便秘的患者,会发现服药期间效果很好,但停药后过了一段时间症状会出现反复,就是这个道理。
而益生元不同,它的本质是一类与肠道菌群存在相互作用的膳食成分,天然存在于食物中,常见的益生元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功能性低聚糖(如低聚果糖、木糖、半乳糖等),微藻类(如螺旋藻等),天然植物类(如蔬菜、中草药、野生植物等的提取物)。
其实我们日常吃的蔬菜水果就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只要我们通过合理膳食,也能获得足量的益生元。益生元对于益生菌的种属没有高度选择性,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不管那种益生菌缺乏,服用益生元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服用益生元可以避免因为种属匹配问题造成的治疗失效;另外,益生元不存在存活时间的问题,它可以促进肠道中的有益菌的生长,从而上改变菌群结构的问题,避免了症状反复的问题。这两点跟益生菌相比是存在优势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益生元一定优于益生菌,因为益生元本身并不直接起到治疗作用,它主要是通过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活性来发挥作用的,而体内影响益生菌生长的因素是很多的,益生元只能解决其中一部分的问题。所以,服用益生元后,是否一定会保证益生菌能够恢复,还受到肠道内环境的制约,这也是有些人服用益生元后无法发挥很好效果的原因。
最后,我们用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来说明益生菌与益生元的区别与联系。益生菌就像我们吃的米,当我们饿了的时候,吃米饭是解决问题的最便捷的方式,所以,当人体因为益生菌缺乏而出现明显症状时,补充益生菌是最便捷的方式;但米有吃完的时候,吃完了这次,下次又会饿,而益生元就相当于种水稻的肥料,施了肥料的水稻长得壮,长的好,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米可以吃,所以,对于慢性的肠道菌群紊乱,或者说服用益生菌有效,但停药后症状经常容易反复的人来说,补充益生元的作用会更大一些;但无论是米,还是水稻,最终是长在土地上的,人体的益生菌缺乏,尤其是长时间的益生菌处于缺乏状态,最主要的还是肠道内环境出现了变化,导致出现了不利于益生菌生长的因素,就像一块贫瘠的土地,无论如何打理都没有办法种出高质量的庄稼一样。所以,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益生菌缺乏的问题,就要调理脾胃中土的功能,使身体的内环境更适合益生菌生长,这样才能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