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2岁的王女士,一个月前就开始发现自己的脖子上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红色的小肉粒,开始她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湿疹,只是偶尔发痒的时候,自己才会用手挠一下。
谁知道这脖子上的小肉粒越挠越多,从1个变成了4、5个,但王女士因工作繁忙,也没有想到要去医院就诊。直到好友提醒她,说她脖子上的小肉粒可能是感染了HPV导致的“病毒疣”,王女士才有些后知后觉,立刻前往医院就诊。
经检查,王女士脖子上的“肉疙瘩”是感染HPV引起的“丝状疣”,最后医生采取了激光治疗的方式,消除了这些“肉疙瘩”。
一、脖子或腋下的小肉粒到底是什么?
不少人的脖子都长过这些“小肉粒”,尤其是老年,除了脖子有时候连后背都会有这种“小肉粒”,看起来不美观的同时对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那么这些小肉球到底是什么?
大多数人的脖子上出现的“小肉粒”,最常见的真身就是皮赘。临床上称之为皮肤软纤维瘤、纤维上皮性息肉,是一种有蒂的良性皮肤肿瘤。该症多会出现在脖子、腋下等皮肤褶皱较多的位置,外观为肉色、粉色小肉球,早期为米粒大小的不规则形态,随着时间发展可能会发展到如坠子般大小。
皮赘在中老年人、妊娠期/停经后的女性身上较为多见,其发生与年龄增加、激素分泌异常以及衣物摩擦等因素相关。皮赘不会自行消退,除了影响美观外一般不会给健康带来危害,但一些生长在褶皱较多部位的皮赘,因为潮湿、摩擦等因素,可能会引起继发性的感染。
除了皮赘外,小肉球还可能是脂溢性角化病、色素痣等因素引起。
脂溢性角化病会由最初的米粒般大小的黑色斑疹逐渐变大成疣状,且表面伴有油腻性结痂。该症也是较为常见的表皮性良性肿瘤之一,男性身上较为常见,多会在头面部、颈部、胸背部出现。脂溢性角化病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但会影响患者的外形。
而色素痣也是十分常见的良性病变之一,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其中面颈部最为多见。临床上将色素痣分为交界痣、皮内痣以及混合痔三种,大部分的痣都属于良性病变,无需过多担心。但要注意定期随访,一旦发现痣体异常变大或形态发生改变,则需及时就医。
二、长“肉粒”,也可能是感染了HPV
值得提醒的是,一些人身上出现了异常的肉粒,很可能与感染HPV病毒相关。
1、丝状疣
丝状疣的出现与HPV11、2 、4 、27 、 29 型感染相关,在所有的年龄段均可发病。该症最常出现在眼睑、颈部,外观像是从皮肤表面长出了手指一般,颜色多为肤色、棕灰色,一般一簇只有一个。
2、扁平疣
扁平疣的出现与HPV3、10、28、49感染相关,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抓挠、密切接触传染。该症在儿童、年轻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身上较为多见,在皮肤的任何部位都可出现,但脖子上最为常见。扁平疣一般为轻微隆起的1-3mm小点,形状为圆形、椭圆形,颜色可能为肉色、粉色、黄棕色。
3、寻常疣
寻常疣的出现与HPV2、4、7型感染相关,多为表面粗糙、黄豆般大小的半球形,民间又将其称之为刺瘊子。
很多人认为感染了HPV病毒=罹患癌症,那是否出现上述的几种疣也是癌症呢?
答案是否定的,HPV病毒共有200多种亚型,其中大部分为低危型,上述的三种疣就属于低危型。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一些生长在生殖器、黏膜部位的疣体,尤其是尖锐湿疣。这些部位出现疣体多是由于感染了高危型HPV病毒引起,一旦发现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三、皮肤上的小肉粒怎么处理?能扣掉吗?
皮肤上出现肉粒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外貌,一些比较小的疣体是否可以直接抠掉呢?抠掉会带来什么后果?
部分“小肉粒“可自行消退,但不管何种情况都不建议自己揪掉或者抠掉,直接抠掉肉粒会让皮肤上出现伤口,增加发生感染的风险。如若体内存在HPV病毒感染,会将病毒带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导致感染扩散。
不同疣体的处理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寻常疣一般会在2-4年内自行消退,感觉影响外观可通过激光、冷冻等方式去除;扁平疣一般可通过外用药物进行涂抹或激光去除;丝状疣则可以手术剪除、激光、液氮冷冻以及切除等去除,也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所有治疗方式的前提都是要由专业医生指导,不能盲目购买药物。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皮肤上出现异常的疣体,虽然不会给健康带来过大的威胁,但也的确恼人,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去预防疣体出现呢?
1、避免外伤
疣一般会通过破溃的皮肤发生传染,因此日常要尽量避免外伤,特别是一些本身已经长疣的患者,更加要注意,避免让疣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2、注重个人卫生
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问题,不与他人合用私人用品、多清洁皮肤、勤换衣物等,尽可能预防交叉感染。
3、不要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容易增加疣感染的发生风险。日常每天要保持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充分休息,提高免疫力。
皮肤上出现小肉疙瘩后,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诱因,感觉影响美观的话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切不可自行处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