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很多口腔疾病密切相关,而这些口腔疾病也会成为糖尿病发病或加重的诱因,导致血糖不好控制。因此,糖友光关心血糖水平还远远不够,必须像管血糖一样护好口腔才能更加健康。
糖友常见六类口腔问题
糖友一旦患有口腔病会比健康人更严重。
龋齿。在糖友中发病率更高,更多牙齿会受损,且症状更为严重。龋齿进一步发展会形成牙髓炎甚至根尖炎,如果炎症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牙齿可能就保不住了。
牙周病。主要表现为牙周组织的炎症、破坏,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牙槽骨丧失、牙齿松动、甚至牙周脓肿。糖友患牙周炎或牙周脓肿的比例高于常人,这些糖友控糖会更难。
蜂窝织炎。糖尿病还可以导致口腔内金葡菌的增加,使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的发生率和口腔手术后的感染率增高。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不能进行口腔手术。
口臭。糖尿病严重到出现酮体的阶段时,丙酮进入口腔,会散发出烂苹果似的臭味,这种口臭也是糖尿病在口腔的表现之一。有些糖友还是因此而发现糖尿病的。
口腔黏膜病。首先,真菌感染几率远远高于常人。糖友的唾液量比一般人唾液量减少更多。不仅量减少,此时的唾液pH值也会降低,即唾液呈偏酸性,这样的口腔环境有利于真菌和致龋菌的生长,口腔内的念珠菌、变形链球菌等增多。此外,比起常人,糖友更容易发生黏膜充血及口腔扁平苔癣。
沟纹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医黏膜科主任刘宏伟教授在工作中还发现,糖友更容易有“沟纹舌”。顾名思义,沟纹舌就是舌头表面有沟壑、裂纹,好像舌头上长皱纹了一样。这可能是由于舌头表面的上皮、黏膜在糖尿病代谢环境下增多,而肌肉组织增加相对较少而致的。
治疗所有口腔疾病的关键是控制血糖。血糖若是高于正常,所有口腔病的治疗都很难见效。▲
每顿饭后都要刷牙
对糖友来说,每天认真护理口腔尤为重要。首先一定要戒烟,这对于控糖和口腔健康都大有好处。其次,每日早晚刷牙,每次不少于三分钟是最基本的程序。最好能每顿饭后都刷牙,并配合使用漱口水(如3%碳酸氢钠液)。应选择软毛牙刷以减轻对牙龈的损伤。推荐糖友使用“巴氏刷牙法”,又称水平颤动法,将牙刷对准牙齿与牙龈交界处,刷毛与牙齿呈45~60度角,同时刷毛向牙齿轻压,开始做小幅度颤动,两三颗牙前后来回约刷十次。
糖友适用的漱口液除3%碳酸氢钠液外还有含氯己定漱口液,它可以抑制真菌及牙周炎相关致病菌。含甲硝唑的复方氯己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对种植体周围炎有一定抑制作用。糖友本身口腔环境偏酸,尤其是在吃过水果等甜食后,这样的口腔环境易于各种致病菌生长,因此须通过漱口将口腔纠正为弱碱性环境。
出现牙周炎的糖友,不仅要像一般人那样每日刷牙,还推荐使用牙线,这样能清除牙邻接面的菌斑,也可把嵌塞在牙缝中的食物清除,从而减少细菌生长,减轻牙周炎症。
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的糖友应使用牙间隙刷,能起到普通牙刷所不及的清洁作用。牙缝异物也可用牙签剔除,但一定要轻柔小心,避免伤到牙龈。
电动牙刷用起来力度和速度很均匀,较省力,清洁效果佳。但由于价格较贵,并不是糖友必备的护牙工具。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并刷够次数和时间,普通软毛牙刷和牙间隙刷即可起到良好的清洁作用。
糖友要想护理好口腔必须定期洗牙。一般来说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就可以。有些糖友牙垢生成速度较快,就需要3到6个月洗一次,这个频率因人而异。洗牙对糖友十分有益,不仅清洁了口腔,对减轻牙周炎症、牙龈出血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是健康人也应做到至少一两年洗一次牙。
戴假牙的糖友每次饭后都须取下假牙,用清水冲净。每晚睡前,要取下假牙洗净并整夜浸泡。口腔健康状况良好者用清水冲洗浸泡就可以。如有轻微炎症,则需使用弱碱性液。较严重的炎症还要用假牙清洁剂来清洗、浸泡,才可以彻底清除残存的菌类。糖友要注意,假牙清洁剂是一定不能入口的,用它浸泡过的假牙必须用清水冲净才可佩戴。若是出现了义齿性口炎,就要去医院进行正规抗真菌治疗。
糖友想要时刻保持牙齿清洁可常备木糖醇口香糖。木糖醇是种热量较低的甜味剂。但热量低并不意味着含木糖醇的食品就都健康。即便不含糖,这些食品中一般也会含有淀粉等可转化成糖类、增加热量的成分。因此,在面对这些食品时也应理性选择,严格控制热量摄入。
拔牙前控好血糖
糖友的牙病如果进一步发展可能就会面临拔牙,这时一定要先控制好血糖。一般来说空腹血糖稳定在8.4毫摩尔/升以下就可以拔牙。拔牙当时不能空腹,否则可能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状况。一般来说,上午(尤其是早餐后1到2小时)是拔牙的最佳时间,此时血糖水平较为稳定。为避免因等候治疗时间过长而出现低血糖,建议糖友在出门之前带些能平稳升血糖的食物,及时补充能量。从防感染的角度考虑,糖友在拔牙前后三天都应当常规使用抗生素。有文献指出,使用口服降糖药控糖的糖友在拔牙前需要改用胰岛素控糖,使用长效胰岛素者也应改为短效胰岛素。
用“四化”策略,即“最优化,个体化,全强化,最简化”。
最优化:针对发病关键,处方要有针对性。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1型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免疫失调相关,机体免疫系统误把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当作外来入侵者,加以破坏。2型糖尿病可能是机体对胰岛素作用的反应降低,俗称胰岛素抵抗;或是体内胰岛素分泌量相对不足,或绝对量分泌下降,造成血糖升高。针对发病诱因,治疗需要有针对性。
个体化: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病程、是否有并发症等,采用最合理方案。糖尿病治疗就像“走钢丝”,既要控制高血糖,又要防治低血糖,二者要达到平衡。治疗的终极目标不能一味强调降糖。若治疗太激进、严苛,却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这样的治疗方案就没有意义。还有一些患者病程较长,并发症多,过分强调降糖,并不能解决并发症的问题。所以,治疗方案要根据糖友的具体情况,合理、合适,避免踩到低血糖的“警戒线”。
比如,年轻人、病程较短、新诊断糖尿病、胰岛功能较好时,就要严格控糖,使之尽量接近正常。而对于病程较长、并发症多的老糖友,控制目标主要是强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