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皮肤病> 预防保健> 皮肤科预防 >概况

外耳道疖的致病菌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15-02-04 10:39:14      来源:携手健康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久久健康网编者按:外耳道疖又名局限性外耳道炎,为外耳道软骨部毛囊感染所致。多为单个,亦可多发。那么外耳道疖的致病菌是什么?

  外耳道疖诱因与病症

  皮肤擦伤和溃疡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见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体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复发。

  高温和湿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发病,常为葡萄球菌感染。外耳道为绿脓杆菌寄生部位之一,故外耳道炎患者有70%以上可由绿脓杆菌引起。病理改变是急性化脓性炎症,有组织充血、渗出、中性粒细胞聚集等;继而细胞受损、组织破坏加以病菌体等形成胺性物质。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性含凝固酶,脓栓形成是此菌感染病灶的一个特征。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

  

 

  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主要症状为剧烈的、跳痛性耳痛,张口、咀嚼时尤甚,常向头部放射。全身多有不适感或体温升高。若疖肿较大阻塞外耳道时可有听力减退,疖肿破溃则症状减轻。

  早期引起剧烈跳动性耳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可减退,疖肿位于外耳道前、下壁者,除下颌运动使疼痛加重外,耳屏前、下方可出现肿胀,可误诊为腮腺炎,疖肿位于外耳道后壁者,肿胀可使耳廓外突,耳廓后沟消失,可误诊为乳突炎,若为多发性疖肿、局部症状更重。 外耳道软骨部可见局限性红肿,触痛明显、牵引耳廓或压迫而屏时疼痛加剧,疖肿。

  ①耳郭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

  ②注意是单发抑多发疖肿,脓栓,已破溃溢脓;

  ③注意腮腺及乳突,疖肿在外耳道前壁者,可发生耳前肿胀,并可累及腮腺;后壁疖肿可引起耳后、乳突部肿胀。

标签阅读: 外耳道 疖 毛囊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