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据最新科普数据显示,已达9000多万,数量之多令人汗颜。也就是说,在成年人中每四个人就有一位糖友!为什么中国人患糖尿病的概率如此之高呢?到了冬季,糖尿病患者日常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防范糖尿病足呢?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
1.病毒感染引起糖尿病
有关病毒感染而引起糖尿病的报道一直以来就没有消停过。据了解,在经历过感冒或者腮腺炎等病毒之后,很容易引起糖尿病。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最早一例病毒引起糖尿病的病例是在1864年于挪威被发现的,此后经过多年研究表明,会引起糖尿病的相关病毒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及脑炎、心肌炎病毒等。这些病毒会破坏胰岛细胞,从而引起糖尿病。
2.基因遗传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也会遗传吗?很遗憾,在六十年前医学界就已认定,糖尿病通过细胞染色体,可能遗传给下一代。确切点说,如果家族中有长辈患有糖尿病,那么晚辈就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3.饮食结构引起糖尿病
现在生活条件好,我们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也渐渐与西方人相似,肉类的摄入愈加的多了。事实证明,常年食肉者引起糖尿病的概率要高于常年食素者。另外,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经常食用含有亚硝基化合物的保存肉类,比如腌肉等,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4.缺乏运动引起糖尿病
一般,相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足部微小的创伤,如鞋的挤压、擦伤、皲裂或‘鸡眼’处理不当等都会引发糖尿病脚。冬季是糖尿病脚的高发季节,因为冬季部受凉概率较大,脚部经络、血液皮肤易出现瘙痒,或者患有足癣、灰指甲等皮肤病,这样的糖尿病患者皮肤被抓破后容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形成糖尿病足。
5.营养不良引起糖尿病
有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其实不然。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事实证明,营养不良也会引起糖尿病。前面说过多食入肉类会引起糖尿病,那么营养过于单一的话,同样也会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特别是缺乏适当蛋白质的摄入。
{page}治女性糖尿病偏方
不要“吃软怕硬”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吃较软的食物,血糖上升较快。如果将大米熬成粥,其中的淀粉已经部分转化为糊精,比淀粉更容易消化吸收,在人体内很快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
粥熬的时间越长,粥越黏稠,吃后血糖升高得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软怕硬”。要“吃硬不吃软”,口感较硬的食物消化得比较慢,因而不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
不要吃“独食”
虽然血糖生成指数较高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专挑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吃,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混合进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办法。
也就是说,将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混合,以降低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
不要“望梅止渴”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多尿”症状,不敢多喝水,以至于“望梅止渴”。其实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血糖状态,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如果限制饮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升高血糖,而且会加重高渗(高于血浆渗透压)状态,对病情非常不利。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为时已晚,这时血糖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波动。
不要“画饼充饥”
不少糖尿病患者以为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每顿饭主食(粮食类)吃得很少甚至不吃。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身体所需的葡萄糖来源缺乏,身体就必然要动用脂肪来释放能量,这时会伴有酮体生成,经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
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不能少于150克,否则容易出现酮症。
不要吃得过饱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餐后常腹胀、打饱嗝、恶心、呕吐等,还带有一股酸臭味,好像吃进去的东西堆在胃里下不去。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糖尿病胃轻瘫的可能。
规律地进食是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疗法。患者应绝对避免吃得过饱,每日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为1/3。
不要多吃盐
食盐中含有钠,而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对钠离子的浓度变化十分敏感,当体内钠离子浓度高时,会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肾负担。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为6克。
糖尿病患者应为4~5克,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疾病,每天应控制在3~4克,其中包括食用的酱油。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盐2~3克。
不要喝碳酸饮料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含糖的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多,未及时补水,或喝了大量的含糖饮料,此时非常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表现为高血糖、严重脱水、意识障碍)。
不要饭后马上吃水果
饭后马上吃水果,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的负担。此外,饭后立即吃水果,会被先吃下去的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堵”在胃内,水果在胃内“驻扎”时间过长,会影响消化功能,引起胀气。
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因为这时胃肠较空,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空腹时能很快被吸收,而且能避免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