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法则”运用在人际关系中,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能距离太远,太远了关系会显得生疏,从影响力的角度考虑,便无法施加影响;但也不能距离太近,太近了关系太过亲密,势必会出现摩擦、厌烦,同样也不能更好地实施影响。
保持“适度距离”的秘密
“适当的距离理论”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能距离太远,太远了关系会显得生疏,从影响力的角度考虑,便无法施加影响;但也不能距离太近,太近了关系太过亲密,势必会出现摩擦、厌烦,同样也不能更好地实施影响。
——心理学物语
冰天雪地的山上,如果积雪太少,积雪会渐渐地融化;如果积雪堆积太久、太多,又会发生雪崩。河里面的河水,如果河水太少、不流动,便会干涸;如果涨得太快、太高,又会泛滥。一句经典的话语,如果人人都不知道,也不说,那么它就不会被称做经典;如果被人们用得太多、太频繁,又会成为一句俗语。热恋中的恋人,如果平时总是不见面,那么关系会逐渐生疏,感情会变淡,不利于进一步相处;如果每天生活在一起,又会产生矛盾、争执,使关系出现裂痕。关系很好的两个人,如果不经常来往,会渐渐地淡忘对方;如果走得太近、太亲密,又会出现隔膜……世间万物如此,人与人之间也如此,诸多现象向人们反映出这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保持“适度距离”,这样才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也更易向他人施加影响。
追溯上述现象的原因,要引用心理学上的“距离法则”。距离法则在西方有一个说法叫做“刺猬法则”,是指在寒冷的冬天,一群刺猬需要相互靠近取暖,但是刺猬身上都长着长刺,如果靠得太近,会互相刺伤对方;离得太远,又无法取暖。经过三番五次的尝试,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不太远以免影响取暖,又不太近以免互相刺痛,在此称为“适中距离”。
动物之间的距离,反映在人际关系上,便是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即与人交往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所谓“适当的距离理论”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能距离太远,太远了关系会显得生疏,从影响力的角度考虑,便无法施加影响;但也不能距离太近,太近了关系太过亲密,势必会出现摩擦、矛盾,同样也不能更好地实施影响。
关系再亲密,也要彼此留下自由的空间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就是需要那么一点点神秘,就是需要给彼此一个自由的空间,太过亲密反而会让彼此不能更好地容纳对方,更别提影响对方了。
——心理学物语
一块看上去完美无瑕的玉,如果你用放大镜看,还是能够看到它的瑕疵,于是,你会认为“玉石”也只是普通石头的一种;
一幅挂在墙上看似风景秀丽的油画,如果你走近后再看,还是能够看到画家作画时的未尽事宜,于是,你心中会发出“也不过如此”的慨叹;
一个皮肤像牛奶一样润滑、白皙的美丽女孩,如果你和她近距离接触,还是会发现她脸上有少许的斑斑点点,于是,你会觉得她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漂亮;
一个被视为常胜将军的顶级运动健将,如果你崇拜他崇拜到观看他的每一场比赛,你会发现原来他也有失利的时候,于是,对于他神话般的奇迹,也会产生几分怀疑;
顺便普及一下男人和女人的“领域”
男性的领域是椭圆形的,而他大概处在椭圆中心偏右的位置,这时他的斜后方最薄弱,所以主动出击的时候从斜后方靠近他是基本策略。试试突然紧紧抱住他,让他把你背起来吧。
关于这个“领域”,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下。
之前有说到和他的距离小于45厘米才算恋人,有很多人会觉得无法靠得那么近。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正如下一页插图所示,想接近异性的时候,男性靠近女性比较容易,而女性靠近男性则比较难(男性的“领域”相对较大)。
这时候,我们就要利用男性的“领域”不是完美的圆形,而是椭圆形这一特点来靠近对方。
男性的“领域”是前方最大,有150厘米,左右各100厘米,后方为80厘米左右。
也就是说,与从正面靠近相比,从左右靠近或者从后方靠近更能减轻对方的不愉快和戒备感。
顺便提一下,女性的“领域”可看作是半径为60~70厘米的圆形。如果是同性陌生人,男性可以从两边30厘米左右的位置靠近另一位男性,而女性在半径70厘米以内很难靠近另一位女性。同性之间相互排斥的现象,在女性当中表现得比较强烈。
编辑:陶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