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员工状态不好而影响工作的状态,做了大量系统的工作也见效甚微,为什么?宋朝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借鉴。比如:《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为我解开了对组织内人的管理的不惑。“君子”还是“小人”,如何判定?《论语》中常出现“君子”、“小人”这样的称谓,通读全篇,我们不由得自问:“君子”是什么人?“小人”是什么人?“君子”和“小人”有什么区别?人们非左即右的思维很容易武断地将两类人分立开来“君子”是君子,“小人”是小人。君子无限的好,小人无限的坏。然而现实众多凡夫俗子中,难以找到十全十美的“君子”,也难以找到十恶不赦的“小人”。
不要去肯定或者否定一个人,因为人是不断成长变化的,在你给某人做“评委”下结论时应该有这样的思维:他是处在“君子”的状态还是处在“小人”的状态?也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自我”思想斗争:我们思想中都有两个“我”,一个是君子的我,一个是小人的我,君子的我与小人的我在遇到事情时会进行激烈的战争:君子的我战胜小人的我,那我就是处在君子状态,反之就是处在小人状态。
这两种状态如何判断?孔子两千年前就教会我们方法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我最大的一次思想斗争是在“下海”前,刻骨铭心地经历了一次从“戚戚”到“坦荡荡”的转变。那时我几天都睡不着觉,一边是自己热爱的太阳能行业,但前途未卜,需要我付出倾身心血去打拚;一边是我非常稳定的科研研究工作,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好几倍,衣食无愁,并且已经得了很多荣誉。连续十年的打拼要一下子挥之而去,真是思绪万千。但是到了第三天晚上,我对自己说:做这么一点决策就这么优柔寡断,以后我还能干什么大事?如果今天晚上我要再失眠,就再也别有“下海”的念头,一辈子不去闯荡,结果一头睡去。摆脱开“营营苟苟、患得患失”的“小我”,在以后太阳能创业中的“大我”胸襟开阔、心地纯洁、坦坦荡荡,即使随后遇到员工的背叛、合作伙伴的背信弃义、企业经营的警戒线(公司最危险时,财务账面上只有几万块钱),我照样倒头便睡。小人、君子,如何转换?
有了自己的经验,我试着把“两个我的状态治疗法”用于企业管理中,不但使主管的自我修养有了改善,同样也使公司的管理者们能以“君子小人状态的转换”培训员工。
我常给公司的主管做心理培训,其中有人对我讲,他的压力非常大。我说,你没有处在君子状态,你没有坦荡荡。当你处在君子状态时,压力再大,你也会觉得干劲十足。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办事立场非常坚定,而有时对于大是大非问题却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这是处于“君子”和“小人”的状态不同而导致的异样的表现。如果原则明确立场坚定,是从团体利益出发,无论遇到再错综复杂再艰难困苦的事情,往往会迅速果断,不怕得罪人,也没有诸多的人情顾忌,结果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反之,则会瞻前顾后,最后会失去原则,管理一片混乱。
明晰他人处于哪种状态,对于培训员工也大有益处。在培训公司主管时我提醒公司的管理者们,不要当下属职场生涯的“杀手”。员工有情绪周期,工作也有得意失意之时,这时我们的主管要洞察下属的变化,确定他们工作的状态,给下属当教练,培训他们技能,鼓励其积极的做事方法,在他们处于“戚戚”的消极状态中,要及时地帮助其完成从消极到积极的状态变化,而不是给“戚戚”员工“判死刑”:一味地指责他们,让他们失去信心后一蹶不振,严重者甚至离开工作岗位。
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人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关键是企业里要营造创造奇迹的条件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君子状态,使他们心地简单、坦坦荡荡。企业管理的过程对于主管而言,很大程度上是调整员工君子状态的过程,使员工掌控“君子”和“小人”两个“我”的自我转化,使他们学会对自己实施“自我激励”,不断地进行“君子”状态“坦荡荡”的修炼,这样形成固定的文化之后,对于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上下级关系的处理,都有极大的好处。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