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刘海洋残害黑熊事件人们尚记忆犹新,前不久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再次敲响警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面临新问题。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学生1年中辍学原因的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病,之后则为精神障碍。另一研究表明,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1993年为11%,22年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8%,主要以焦虑、抑郁等神经症行为为主,速度上升之快让人忧虑。如今,在快节奏、高竞争和高压力的环境下,心理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正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父母关系不睦、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是常见的不良影响因素,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情感表达上,一是过度溺爱,事事替孩子想好,这时父母们以为是爱孩子,却没考虑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成长中适当遭受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二是漠视,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对他们成长中的问题置之不理,使孩子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解决问题或得到情感满足,又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受外界不良影响出现问题。其次是不良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如“万人竞过独木桥”的升学现状,造成不少家长和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降低其他方面的要求,使孩子学习压力极大。独生子女的增多,也使孩子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素质。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青少年不知不觉增强了对金钱和情爱的关注等等。问题的严峻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亟须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心理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心理问题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思维、情绪或行为方面的偏离或异常。像我们不能断言永远不会得躯体疾病一样,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得到专业帮助。此外,职业队伍短缺也是一个瓶颈。相对于我国3万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目前从事儿童精神科工作的医生却不到15名。美国人口是我国的1/5,儿童精神科医生却有6名。还有学校中相关师资的短缺也值得重视等等。问题的提出正有待于我们去正视、解决。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