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让发病的患者就地平卧,停止一切活动。如有供氧条件,立即让病人吸氧。紧接着,应触摸病人的颈动脉进行诊查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畅通气道:使头部后仰以保持气道通畅。原地保持患者仰面,维持呼吸,解开衣领扣子,戴假牙的病人一定要取下假牙。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发病,都要帮助患者就地仰卧。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救护员一手放在病人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为1秒钟以上。吹气量700~1100毫升,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即每5秒钟吹一次)。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
(3)胸外按压:在体外对心脏区域部位胸廓施加压力,促使心脏工作,维持血液循环。 具体步骤如下:找到乳头与胸骨交接处,并开始胸外心脏按压。采用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 ,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下压深度4~5厘米,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按压频率80次/分钟。正常成人脉搏每分钟60~100次。
(4)心前区拳击。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利用电击除颤当然最为理想,但在没有足够条件时,我们可以进行徒手心前区叩击。 将一手掌贴在胸廓正中,另一手握成拳头较为有力地叩击病人胸前的那只手,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锤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消除室颤并使心脏恢复跳动。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
冠心病自救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心脏病急救上可谓真理。中国每年有50万新发的心肌梗死,大约每15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如果及
时采取复苏措施,很多人能挽回生命。
一旦被确诊患有心脏病,患者应该定期随访,评估疾病风险,并长期坚持用药。有些心脏病患者,常会感到胸闷、胸痛,虽不到医院就诊,已然自知是病人,出行时些许会多几分小心,但还是建议去正规医院救治,以免耽误病情。
心脏病患者出门时建议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酯类)和“身份卡”(如出院小结、起搏器(或支架)信息、联系人和方式)。当病人发生突发事件意识不清时,这将是他人予以帮助的重要信息来源。此外,患者要了解自己目前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心脏病发作前常常会有一些“预警信号”,比如胸痛的变化。急性心梗是冠心病发展的最严重结果,一般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通常不超过15分钟,患者经休息或舌下含速效硝酸甘油片可很快缓解,且不经常发作。如果近期内心绞痛发作变得频繁,或疼痛时间延长(超过15分钟),疼痛经休息或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这可能是急性心梗的先兆。另外,过去从无心绞痛的人,如突然出现心绞痛,并伴有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或有死亡恐惧感等症状,也是急性心梗即将到来的信号。
还有一些患者有表现异常,如患者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体力下降,难以形容的胸背疼、咽部异物感、无原因的牙疼、上腹不适或疼痛、胃突然反酸或有严重烧灼感、脉搏细弱跳动无规律、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呼吸困难和神志不清等,即使患者无心绞痛,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信号。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骤然升高,会有头疼,走路不稳脚像踩棉花,有头重脚轻感;有些患者会产生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以及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现象。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房颤、室颤)警报时会有心跳有停顿或胸内撞击感,并伴有心慌、憋气、头晕、疲劳无力等;有的还可突发抽搐、不省人事。
总之,在以往稳定心绞痛基础上,如遇上发作更频繁、更易诱发、症状更重、持续时间更长、硝酸甘油不易缓解等情况时,都应该及时拨打120急救或者直接去医院。当然从来没有出现过心绞痛的患者,出现了牙痛、手臂痛、背痛、腹痛等不典型的症状也应该及时就医,以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哪些症状需警惕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的早期症状应警惕以下几点 :
(1) 心绞痛 :可以是初发心绞痛,就是在近一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呈进行性加重或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者原有的心绞痛性质改变( 加频、变剧、持续时间延长等 )。如心绞痛的发作由过去的劳累后转为夜间安静休息时发作,且发作时没有明显诱因 ;或者以前是在劳累、发脾气、情绪紧张的时候出现心绞痛,而此次却是在安静状态或情绪平静时发病,持续时间通常超过 20 分钟 ;或者以前有发生心肌梗死,又一次发生心绞痛。
(2) 伴随症状 :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低热等,常称之为梗塞前状态。
(3) 以往身体健康,突然出现憋闷、乏力、运动时心慌气短等,并且进行性加重。这时就要警惕了,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
(4) 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并且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