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症状再选药
中成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现举例来说有以下几类疾病:
消化不良疾病
伤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油腻而伤及脾胃的各种伤食证,治宜消食导滞、健脾和胃,可用保和丸;其中因于肉食过多者,可用大山楂丸。
因于肝郁气滞,宿食阻滞之消化不良,治宜舒气开胃、消积滞,可选用舒肝片。
因于外感暑湿或寒湿中阻之消化不良,治宜解表散寒、化湿和中,可选藿香正气水(软胶囊)。
平素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治宜健脾消食,可选消食健胃片。
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
胃肠动力障碍常导致诸多脾胃疾病,如胃痞、便秘等,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气机不畅,或气虚不运所致,可选用理气通降的中成药治疗。
胃痞:胃痞是以胃腹胀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见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肝胃不和胃痞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可选用胃苏颗粒,或达立通颗粒。
脾虚气滞胃痞治宜健脾益气、理气消胀,可选枳术宽中胶囊,或香砂六君子丸。
饮食积滞胃痞治宜消化食导滞通腑,可选六味能消胶囊,或六味安消胶囊。
便秘:便秘是肠道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
肠胃积热的热秘治宜泻热通便,可选清宁丸,或通便宁片。
肝火盛者可选复方芦荟胶囊,或当归龙荟丸。
气机郁滞的气秘治宜顺气导滞,可选枳实导滞丸,或木香槟榔丸。
气虚不运便秘治宜健脾益气、润肠通便,可选便秘通口服液。
阴虚失润便秘治宜滋阴润肠通便,可选五仁润肠丸。
阳虚便秘治宜温阳通便,可选苁蓉通便口服液。
酸相关性疾病
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酸反流则可发生酸相关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许多中成药有制酸和胃的功能,可用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乌贝散、胃乃安胶囊、四方胃片、健胃愈疡片、复方田七胃痛胶囊等。不同的药物其主治病症略有不同。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炎、胃黏膜糜烂、溃疡及胃癌,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将其列为独立I类致癌因素。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多采用四联疗法,由于耐药菌群的增加,使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学者寻求中医药参与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临床观察表明,中成药如摩罗丹、荆花胃康胶丸等与西药三联疗法组成的四联疗法有较好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提醒
中成药使用
注意几大问题
使用中成药不辨证
目前在医学界存在三大滥用,第一是抗生素的滥用,第二是中成药的滥用,第三是保健品的滥用。中成药的滥用主要是不辨证用药,不辨证使用中成药多出现在西医医院使用中成药及患者自行选用中成药。据不完全调查统计,70%的中成药在西医医院里面使用,其不合理性主要在辨证用药的不规范性。不辨证用药,中药的治疗效果达不到,还会增加不良反应。
中药“无毒”的错误认识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景岳全书·类经》中也记载:“药以治病,因毒为能。”事实上,中药也是有毒的,药物组成不同,毒性大小不一而已。治疗脾胃病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六神丸、梅花点舌丹、牙痛一粒丸、暑症片等含有雄黄,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二硫化砷遇热分解为三氧化二砷,有剧毒,使用时要注意。使用中成药要了解药物的组成,明确处方中是否含有有毒成分,对于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必须严格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不合理的联合使用
联合使用中成药在临床极为普遍,比如中成药和中成药之间联合使用,中成药和西药之间联合使用,中成药和汤药之间的联合使用。适当而合理的中成药联合使用是必要的,过多联合会增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既存在浪费,也增加不良反应。如含乌梅、山萸肉、五味子等成分的中成药如山楂丸、乌梅安蛔丸、五味子丸等含有机酸,与磺胺类药物同用时,因磺胺类抗菌素在酸性尿中易析出结晶,可引起结晶尿、血尿或尿闭等不良反应。
随意延长疗程
基于对中药“无毒”的错误认识,长期服用同一中成药的危害性已日益显现。含有大黄的中成药如麻仁润肠丸、清宁丸、六味安消、六味能消、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等,不宜长期使用,因大黄为刺激性泻药,长期应用易产生药物依赖,甚者导致结肠黑变病。
编辑:程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