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中医> 中医保健> 药膳食疗> 疾病药膳 >概况

三种补气中药的吃法黄芪泡酒党参煲汤

发布时间: 2015-12-18 17:22:50      来源:网络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气虚补气可以吃中药,很多中药都有补气的功效,比如人参、黄芪、党参,而不同的补气药材有不同的吃法,下面我们来看看大补元气的三种中药吃法。

大补元气的三类中药

人参熬膏,安神治健忘

人参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古代有“神草”的称谓,也有“千草之灵,百药之长”的说法。平时肺气虚弱,感觉劳累不太想说话,常失眠、记性不太好的人可适当服用。人参的补气功效根据不同种类,又有所区别。野山参的补气效果最好,但现在已很少见;移山参的补虚作用仅次于野山参;园参中的红参偏于温补,作用强于糖参;白参(生晒参)作用平和。

切片后泡水、研末、入丸、浸酒、炖服、蒸服等,都能让人参发挥药效。冬季时,将人参熬成膏服用,补益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服人参不当可能引起过度兴奋、激动、烦躁、失眠,一般每天用量应控制在10克以内,如果需要长期用,最好控制在5克以内。

黄芪泡酒,改善气色

黄芪能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引起的倦怠乏力、气短、盗汗、水肿等。生黄芪多用于固表利水,蜜炙(切制后加蜂蜜拌炒)可用于补中益气。冬天用黄芪能滋补强身,泡酒、做菜、煨汤、调味均可,但每天用量不能超过30克。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气色更好。

人参补气侧重于脏腑气虚,黄芪则侧重补益卫表之气。经常容易感冒的人,出汗过多,可用黄芪泡水饮。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对治疗蛋白尿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血糖。

党参煲汤,健脾益肺

党参也具有补气功效,但效果比人参弱,价格也没有人参高。古方中含有人参的方子,现多用党参代替,不宜选用党参时就用太子参。党参能补益脾肺、补血、生津,用于气短乏力、大便稀、咳嗽气促、头晕等,可以炖汤,每天用量不宜超过15克。

在多年临床观察中,我发现长期服党参可能使人发胖,儿童、年轻女性应慎用,可选用太子参代替。长期服补气中药最好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补气食疗方

参芪排骨汤

原料:黄芪30克,党参15克,猪排1O.5公斤,盐少许。

制法:将猪排骨洗净,砍成块,加水洗净的中药材同煮至熟,用盐调味即可。

黄芪具有补益脾肺之气的良好功效还有益气生肌、托毒愈疮、利水退肿等功效,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降压等广泛使用。此药膳具有良好的平补脾肺之气的功效。

适宜人群:脾肺气虚,体倦无力,自汗怕风,腰酸腿软,食欲不佳,以及轻度胃下垂者。

三子炖乳鸽

原料:枸杞子30克,莲子15克,芡实lO克,乳鸽1只(约0.25公斤),盐适量。

制法:将乳鸽宰杀,去毛和内脏,洗净,放入瓷碗内,加清水适量,再加人枸杞子、莲子(先泡发)及芡实,将盛鸽肉的瓷碗放入锅内,隔水炖煮,加盐调味可食。

枸杞子具有补肾明目功效;莲子可养心安神、益肾固精,健脾止带止泻,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芡实有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功效;乳鸽营养丰富,可补中益气。

适宜人群:中气虚弱,体倦无力,稍活动就出汗,肾气亏虚腰酸腿软者;老年人夜尿频多,睡眠欠安,食欲不佳,有胃下垂、脂肪肝、遗精、滑精、白带多等症者。

(责任编辑:zxwq)

标签阅读: 补气的中药 补气中药膳 黄芪泡酒喝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