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中医> 中药常识> 中药方剂> 方剂知识 >概况

煎药禁忌煎中药前不能用沸水泡

发布时间: 2015-12-29 17:15:12      来源:网络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煎药前要先将中药材浸泡一下,有些用沸水来浸泡中药,这其实是错误的,煎中药前不能用沸水泡,要用凉水浸泡。

煎中药是服用中药必要的过程,中药的煎煮有很多讲究,很多人在煎药前用沸水浸泡中药,认为这样能缩短煎煮时间,还能溶出有效成分,其实这是错误的,煎中药前不能用沸水泡。

煎中药前不能用沸水泡

中药往往是人们最信赖的药品之一,汤剂也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剂型。虽然携带不方便但是副作用小药效好,还是被人们所忠用。不过对于汤剂的药效中医有些严苛的要求,不能再被煎煮过后,中药材的药效就慢慢流失,因此煎法应注意。

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对中药的煎法历来都很讲究,如明朝李时珍说:“凡物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学家徐灵胎也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必须重视中药的煎煮。有人习惯于在中药煎前用沸水浸泡药材,认为这样既缩短煎煮时间,又可使中药有效成分尽可能多地溶出,这实际上是缺乏科学的认识误区,中药不可用沸水泡。

中药所含的蛋白质遇沸水会因骤然受热而凝固,并使细胞壁硬化,外层形成紧密的胞膜,阻碍内在成分充分溶出。中药所含高分子物质,遇沸水后易形成胶体,亦不利于有效成分渗出。中药切制、粉碎时,表面所留粉末因突然受热而糊化,阻碍药材毛细管通道,使水分难以渗入,成分溶解后又难以向外扩散,最终影响成分煎出。芳香性中药,如薄荷、紫苏、广木香、砂仁、豆蔻等,含挥发油及挥发性物质,遇热易挥发,则不仅忌用沸水泡,煎煮时更应后下。

一般而言,中药煎前多用凉水泡,泡30分钟左右;但有实验提示,中药煎前浸泡的最适水温为40℃~50℃,此条件既使药材湿润充分膨胀,又提高有效成分煎出率。

煎药其他注意事项

1、煎药用具:

传统的煎药用具采用沙锅或陶罐,这类用具受火均匀、传达室热缓慢,有利于将有效成份析出,并使析出的成份不容易与用具发生化学变化。煎药不宜采用铁、铜、铝制锅,这些用具极易与汤液成份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2、煎药温度:

熬药时要用文火,让药质渐渐溶入水中,这样做既不容易破坏药性,又可使药物的有效成份充剖析出。快火、旺火煎药,常可使植物性中草药中的蛋白质很快凝固,影响其它有效成份的析出,减速低药物的疗效。

3、煎药时间:

煎中草药时,不要将水烧开后再向里面投药,而应当先投药于凉水中浸泡20分钟,且水量应淹过药材,使水先渗透到草药中,让内部膨大,再小火煎之,一般需20-30分钟,时间太长易破坏药性,交损失其挥发性物质;时间太短,有效成份未充剖析出。煎药切忌煎干、煎焦后再加水,这样做不但无药效,而且还会增加毒性。强壮滋补药煎的时间可稍微长一些。

4、煎药次数:

一般汤药煎两次,即头汁和二汁。煎二汁时水量要少一些,以免药汁浓度太低。

对于特殊的矿物药、贝类药可煎三汁,由于这些药材在水中溶解度小,宜久煎,但也不要超过1小时。

5、煮中药并非越久越浓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6、煎煳的中药请丢弃

中药能治疗疾病的道理,就在于它含有生物碱、皂素、鞣质等有效成分。中药所以要煎熬,目的在于要把药物中有效成分煎熬出来,以利于治疗疾病。

煎药的方法是否适当,对其疗效有很大关系。煎熬时间短了,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熬不出来,影响治病效果;煎熬时间过长,会使有效成分(例如挥发性成分)遭到破坏或丢失,并且还会把药煎煳。中药一旦煎煳,其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例如,滋补性中药煎煳后,其性味会由甘甜变成苦涩,不可能再起到滋补作用;活血化瘀药物煎煳后,会变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大部分中药煎煳后,有效成分都会遭到破坏,甚至效果相反,该清热的不能清热,该滋补的不能滋补。因此,中药煎煳后应丢弃。

从上面的文章我们知道,煎中药前不能用沸水泡,这样会阻碍内在成分溶出,要用凉水泡半小时,另外,煎中药也要注意用具、用火和时间,已经煎糊的中药就不要服用了。

(责任编辑:zxwq)

标签阅读: 中药煎药方法 煎中药注意事项 煎药禁忌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