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罪魁祸首”。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内膜受到损伤,这时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过破损的内膜钻入血管壁,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形成稳定或不稳定斑块,使血管狭窄,进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然而,血脂异常本身不会引起病人的特别不适,不抽血化验根本不易觉察,它对心脑血管的侵害是一个长期的悄无声息的过程,从血脂的升高到引起病人的不适,可能数年或数十年之久,因此我们常把血脂异常形象地称为“无形的杀手”。
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都是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
降胆固醇治疗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减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甚至逆转斑块。
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在生活中需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能够降低“坏”胆固醇的食物,如植物固醇、可溶性纤维。
应注意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同时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盐、控制血压等。
通过饮食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后,如果血脂仍不能达标,建议启动药物治疗。服药4~8周后复查血脂及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和CK(肌酸激酶)。
如能达到目标值,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如治疗3~6个月复查血脂仍未达到目标值,则需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或联合药物治疗,再经4~8周后复查。在药物治疗时,必须监测不良反应。
在应用调脂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即使胆固醇水平达标,亦不能随便停药,因为血脂异常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停药,多数病人在1~2周后血脂回升到以前水平,降脂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每个人所伴随的疾病不一样,所要求的血脂目标值亦不同,危险因素越多,目标控制越严格。
因此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的患者,或已经发生过脑卒中、心梗的患者,血脂控制的目标值与化验单上显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
降脂药物降低血脂的程度与药物剂量和服药时间相关,服药后的4~6周可达稳定的降脂效果,需复查血脂,调整药物剂量,坚持服药不会进一步降低血脂,只是稳定维持较低的血脂水平。.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