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一般均认为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临床中白芍尚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作用。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载白芍有“利小便”之功,《名医别录》也言其“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近代医家张锡纯对白芍的利水消肿作用颇有研究,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言其“性善滋阴,而又善利小便,原为阴虚小便不利之主药也。”而且白芍养肝调肝,肝不足者用之可补,肝太过者用之可抑,总使肝之疏泄正常,“为肝气能上达,故能助心气之宣通,为肝气能下达,故能助肾气之疏泄”。张氏对白芍利水消肿的作用,不仅从医理上予以阐发,而且在实践中广为运用加以证实。其治“邻村霍氏妇,周身漫肿,腹胀小便不利,医者治以五皮饮不效”,即重用生杭芍一两半为君,“煎服一剂即见效验”。
笔者治疗水肿病,师前贤之经验,在辨证的基础上,尤其是经通常利水消肿药无效时,喜在方中运用白芍,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特别是阴虚有热之水肿,屡试不爽。另外,运用白芍治疗水肿,用量需30克~120克。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