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呢?病是人体失常问题的外在反应。如果失常,却不能反应,是好事?还是坏事?
医学只是要解决失常时人体的过激反应,但如缺乏认识的高度,会导致适度或连适度都不够的反应,也被归入要“解决”的问题行列。
这就好比:吃东西太快被噎着,我们应该反对的是吃东西太快,但是由于认识不够到位,连吃饭也一并反对,这便是“因噎废食”了。
发热目前正处于“人人喊打”的境地。患者一发热就害怕,医生能迅速制止发热就是成功,这已经偏离了中医之“中”与“适度”的核心。
笔者认为,医学的本质是纠偏,医疗过程的实质是权衡利弊,其核心和评判标准在于“中”以及人体的长远健康。在对高烧的坏处认识不够时,医学主要应纠“过”之偏;在对于高烧的益处认识不够时,医学主要应纠“不及”之偏。过与不及都是病,纠偏勿过要在中。
由此,笔者在自己的患者群中形成了“不怕发烧,就怕烧不起来”的风气,并且患者们一次次发烧的确带来了好的结果。对于这样好的治疗规律,笔者不敢自秘,公之于众,供同道参考。以下举一些实例,希望对同道重新认识发热有所启发。
曹某,男,26岁,银屑病5年。2014年7月17日初诊时,银屑病皮损大块肥厚,治疗进展缓慢,笔者判断为阴证,治以大剂桂枝茯苓丸、吴茱萸汤、四神煎、四逆汤、暖肝煎、真武汤等调整,某次门诊后出现高烧,以下为患者自述:
8月8日回到家中,因为下雨身上有少许地方淋湿。晚上9点开始吃药,每隔20分钟吃1包,10点多吃完。歇息几分钟服温酒(约1两),盖被睡下……夜里身上大热,一摸身上头上全是汗,燥热难忍很想有块冰抱在怀里。身上头上痒,用手抠,头上的皮损很软、很好抠。睡去。
第2天起床觉得头晕,铺床时忽觉身体很轻松……上班至9点多觉得头晕加重并伴有清鼻涕流下,忽然意识到是否已经发烧。想起医生有“发烧为佳兆”的理论,赶紧用温度计测得体温是38.7℃。中午胃口不好只吃少许。在办公室睡了3小时(未开空调)。醒来后觉得症状加重,测得体温39.7℃。
连续几天不怎么想吃饭,晚上回家倒头便睡,直到夜里1点半醒来。其间全身是汗,感觉很轻松,尤其是头部。此后体温逐渐下降,第5天再也没有超过37℃。在此后皮损增多(笔者注:实际是泛发而薄的意思),但没有紧巴巴的感觉,若不看皮损单凭感觉与正常人无异。
到9月16日,患者皮损很薄,有很多大块中间完全变平,出汗明显变好。阴证皮损治疗2月,吃药36剂,如果没有高烧,是很难达到如此佳效的。
有患者戏问:我们也去淋一场雨如何?也能发烧吗?笔者答:发烧与否,是看身体反应能力的。如果身体内已经筹备好,很多不期而遇的诱因都会激发身体的反应导致高热。如果没有筹备好,去做一些无益的尝试,无异于兵练了一半,就送上战场去送死,对以后组成有效的作战部队,是一种损失。
已经有太多的患者验证适度发热的卓越效果。可以说,适度发热是人体找回健康的捷径,接受适度发热,必须从“正视发热”做起。
人体内自有好医生,有问题时,人体内的“好大夫”多数会作出发烧的处置来治疗,而人体外的医生去压制,这不是和人体的自愈能力唱反调吗?更严重一点说:是在戕害身体的自愈能力。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