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花卉:叶扁平.阔线形,先端钝,冬季抽花茎,近顶端有膜质苞片,苞开后放出花数朵,排列成伞形花序.花白色,芳香。水仙花富含挥发油.油中含有丁香油酚、苯甲醛、苄醇、桂皮醇等成分,球茎富含生物碱。《百花藏谱》言“因花性好水.故名水仙”。《本草纲目》言”水仙宜卑湿处.不可缺水,故名水仙”。《水仙花志》“此花得水则新鲜.失水则枯萎,可见它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大概是此花初名水鲜,谐音为水仙”。
中医认为,水仙性味苦、寒,入脾、肾、肝经.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祛风除热、活血调经之功,适用于风热病、五心烦热、月经不调、痈肿疮毒、腮腺炎、蛇毒伤等。《现代实用中药》言其可“治妇人子宫病.月经不调”。《本草再新》言其“治痈疽疮毒.排脓消肿.解热,祛风,疗百虫咬伤”。《岭南采药录》言其“取头部捣烂.敷治乳痈:又治一切毒痈病,捣烂敷之能驱毒”。近年国际药学界在对水仙花的药用研究中发现,水仙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对部分癌肿也有一定的疗效。水仙生物碱对于肉瘤和消化道癌有明显的抵抗作用。对子宫有强大的兴奋作用,小剂量引起紧张度增大.大剂量可出现强直性收缩。水仙鳞茎多黏液.有毒.内含拉可丁,医疗上可做外科镇痛剂.捣烂外敷治疗丹毒疔疮。水仙根,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鳞茎。中医认为.水仙根性味苦、寒,入心肺、脾经,有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痈肿疮毒,虫咬.鱼骨鲠。《本草纲目》言其”根味苦、微辛、滑寒无毒,主治痈肿及鱼骨鲠。其花又治疗妇人五心发热,同与荷叶、芍药等份为末,白汤每服二钱,热自退”。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1.水仙花糊:水仙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疮疡肿毒。
2.水仙花茶:水仙花3朵,冰糖适量。将水仙花入清水中反复漂洗、沥干,放入杯中,;中入滚热开水适量,加冰糖和匀饮用;可清热解毒.适用于胃脘不适、腹痛腹泻等。
3.水仙鳞茎糊:水仙花鳞茎l粒。将水仙鳞茎洗;争、剥去外皮粗部,先用刀切小块,再入碗中捣烂成泥状.外敷于脚底心涌泉穴上,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可活血通络,适用于小便不通、下腹坠胀。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