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病,在中国这个博大的土地上已经扎根很深,很多人们不喜欢和西药来治病,中药虽苦不过利于病,很多人会选择这种医病的方法,不过大家也知道中药需要煎熬煮,这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我们在喝中药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中药有哪些副作用呢?
喝中药时应注意什么
1、在服药时不宜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加重病情。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证”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2、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其他饮料如咖啡、可乐、雪碧都不宜喝;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3、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其他诸如水肿病人少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
4、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应少吃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因为哮喘发作期间,蛋、牛奶、鱼虾等高蛋白食物会成为加重病情的“发物”。
喝中药要把握服用的时间
中药都是在饭前或饭后服用,但是不管是饭前还是饭后,在时间间隔上都不能离吃饭时间太短,不然会影响药效。
很多人饭前空腹服用或饭后饱食服用,容易呕吐,既影响进食,又影响营养和药物吸收。服用中药要坚持“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的原则,在两餐之间取其“中”,即上午10点、下午4点、晚上9点左右时用药,此时,既是饭前又是饭后,既不影响进食,又不耽误服药,在身体获得丰富营养的情况下,更益病体康复。
喝中药要控制服药量
古语有“中药灌满肠”之说,这说明每次服用的中药量是越多越好。若是饮入大量有苦味的药液,刺激胃肠道会不舒服,服药用量也要因人而异。每日一剂,每剂三煎,取汁混合共约750ml,分三次服用,每次250ml为好。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先煎
介壳类、矿物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宜煎出,应先打碎先煎,煎10~3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如龙骨、牡蛎等。此外,附子、乌狼毒等毒性药,宜慢火先煎久煎,可减低毒性。
后下
对含挥发性成分或气味芳香的药材,久煎易破坏其有效成分,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煮好时放入,煎4~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走散,如薄荷、砂仁等。
包煎
适合那些含黏性、小粒种子类、粉末和有细小绒毛的药物,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时煎煮,如旋复花、车前子等。
另煎
对于贵重药材,为减少其损耗,应将其单煎,取汁后,再与其他药材的煎出液合并服用,如人参、鹿茸等。
中药有副作用吗
长期服用中药会产生依赖性的副作用,所以一般喝1周左右需要换疗方。比如决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长期服用决明子可能引起肚子不舒服。益脾补气且清热解毒的干草长期服用会导致血压升高。“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
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
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药虽苦利于病,很多人会选择中药来治疗病症,不过大家通过以上文章内容的详细介绍之后,是不是对于中药的一些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呢?无论是煎中草药还是喝中草药都有一定的方法,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操作才能达到药效,希望以上这些关于中药的知识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