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纤维肉瘤已经成为了当前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很多人都因此受到了折磨和伤害,在治疗上应该要选择合适的方案,但是骨纤维肉瘤是骨癌吗?
纤维肉瘤是由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形成的肿瘤。它的发病机理是可发生在损伤或烧伤瘢痕,骨髓炎瘘管和窦道,以及放射治疗后(在放射治疗后至少3年)。纤维肉瘤并不多见(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可在任何性别及年龄中发病,但一般在30~70岁间的发病率较高,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左右,很少在10岁前发病。
部分为先天性发病者。最常见得发病部位为大腿,其次顺序为,躯干及其它四肢骨。肢体的远侧部位,包括手部和足部可能是儿童纤维肉瘤的好发部位,但在成人却罕见。绝大多数位于浅筋膜的深层,表现为单一的球形肿块,有时呈分叶状。通常生长较快(但并非都很快)。有时,肿瘤在几周内倍增。
某些属于先天性类型的,在出生时其形体即已相当大。质地较硬,边缘相当清楚。在晚期,可能与骨骼粘连,也可使皮肤溃烂向外呈蘑菇状生长。有时可压迫神经干,但绝大多数病例几乎或完全无疼痛症状(神经干受压者除外)。
骨纤维瘤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X线以溶骨性病变为主,呈地图形、虫蛀状,无任何肿瘤性成骨。其溶骨范围较大,边界模糊,皮质骨断裂,侵入软组织中,骨膜的骨反应少或无。在一些病例中,纤维肉瘤可穿透松质骨和皮质骨,产生“虫蚀状”影像,溶骨区少且融合。
2、CT表现髓腔内的骨纤维肉瘤CT平扫时表现为局部骨轻度膨胀、皮质变薄,病灶区内密度减低,其内可见高密度点状钙化。发生于骨膜者常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其内有少数均匀的高密度钙化点。CT增强扫描时显示肿块密度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3、MRI表现T1加权图像上常显示低信号强度,T2加权图像上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不同,可以是高信号、低信号或混合信号。
纤维肉瘤的治疗就应该要选择正确的方向,由于每个人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治疗上和护理上都要考虑用不一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