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心理> 心理诊疗> 心理治疗 >概况

心理健康起来了 身体才能更健康

发布时间: 2018-12-24 19:05:07      来源:久久健康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现代人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饮食水平不断改善,加上饮食习惯不当及缺乏运动,近几年来三高人士、糖尿病患病迅速增多,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上升速度越来越快,糖尿病患者除了身体

 现代人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饮食水平不断改善,加上饮食习惯不当及缺乏运动,近几年来三高人士、糖尿病患病迅速增多,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上升速度越来越快,糖尿病患者除了身体不适外,还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以及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调整心理?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

大家是否还记得《中国达人秀》里有一个四老天鹅组合,他们都是晚期肿瘤患者,但是乐观的心态让他们能笑对人生,他们虽然身体有疾病,但是他们是健康的;与此相反,我们经常能看到那些所谓公众人物,他们外表光鲜,但是吸毒、酒驾、裸照、出轨的新闻却不绝于耳,他们并不缺乏物质上的享受,只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心理因素与血糖控制:

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昨夜失眠,今天去检测血糖就要比平时高一些;这段时间工作紧张,或者生活中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血糖就控制得不好。这在医学上来说是有道理的,人体内存在一个精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从而就会影响到血糖控制。

当人处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加重胰岛素抵抗,因而血糖就不稳定。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1、焦虑心理。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在刚开始时得知糖尿病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时,容易出现焦虑心理,甚至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常表现为失眠、烦躁、情绪低落等消极情绪。

2、放弃心理。

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对饮食、运动治疗都不坚持,有的病人治疗刚有好转就不再坚持服药或控制饮食。这类病人缺乏积极配合治疗的心理,对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3、抑郁心理。

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脑、肾、眼等相关慢性并发症发生,会使产生明显负性情绪,长此以往会导致抑郁、悲观。而长期抑郁心理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应激激素分泌增加,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糖尿病患者如何调整心理:

1、正视现实。

既然发生糖尿病,应该正视现实,与医生积极配合,制定好自己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方案,多看相关科普书籍同时积极参加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只有对自己疾病更多了解,才不会畏惧或害怕。

2、合理宣泄。

消极情绪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我们能像水库泄洪那样,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将其释放出去,则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正视现实同时,有意识地找知心朋友诉诉苦、参加群体性活动、跳跳广场舞都是很好的宣泄情绪方式。

3、学会放弃。

古人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糖尿病治疗基石是饮食控制加体育锻炼,这就意味着必须和原来的生活方式说再见,放弃山珍海味,放弃烟酒等嗜好,增加运动量,有舍才有得。

4、树立信心。

糖尿病是慢性病,现在虽然不能根治,但是可防可控,糖尿病患者应该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做好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准备,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要与医生积极配合。

我们常说糖尿病患者长期控制血糖,需要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齐头并进,共同发挥作用,但千万不要忘了心理治疗,她贯穿糖尿病预防、治疗、控制等各个方面,是我们血糖控制的“第六架马车”、健康生活,从“心”开始。

现代人不仅要重视预防身体出现疾病,也要重视预防心理出现疾病,所以,一般身体出现疾病的患者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及疾病,更需要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心与爱护,让我们更加关爱疾病患者,让他们放宽心更好的接受身体疾病治疗。心理健康起来了,身体才能更健康,以上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调整心理方法需要大家尝试着做到。

 

标签阅读: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糖尿病患者心理 糖尿病患者如何调整心理

分享到:

相关阅读